近年来,印度在军事技术领域不断加大投入,试图缩小与世界先进军事强国之间的差距。面对全球军事竞争的加剧,印度政府和军方选择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加快步伐,试图通过自主研发,提升其在新一代武器系统中的竞争力。然而,尽管印度高调宣布试射成功,其技术真实水平仍然存在诸多疑问。
据印度《欧亚时报》报道,2024年11月,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成功试射了首枚自主研发的远程高超声速导弹LR-AShM(Long Range Airborne Strike Missile),射程超过 1500公里,据称该导弹主要用于反舰作战。然而,从目前公开的图片与技术信息来看,该导弹的外观设计并未符合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HGV)或超燃冲压发动机驱动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HCM)的一般特征。
特别是该导弹被观察到采用了明显的大尺寸梯形弹翼和尾舵,这一设计更接近于传统巡航导弹,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高超声速导弹。尽管印度媒体对试射成功欢欣鼓舞,但外界专家仍对其是否真正达到了高超声速武器的技术标准表示质疑。
2024年1月21日,印度DRDO宣布完成了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地面试验。印度媒体认为,这一测试标志着印度在高超声速武器技术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并选择了超燃冲压发动机(Scramjet)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路径。
超燃冲压发动机是一种吸气式推进系统,能够在超音速状态下稳定运行,无需携带氧化剂,因此在高超声速巡航导弹(HCM)上具有天然优势。印度《欧亚时报》还报道,DRDO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陶瓷热障涂层(TBC),能够在超过1500摄氏度的高温下稳定工作,不排除这项技术可能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耐高温设计提供了关键支持。
那么,印度为何选择高技术门槛更高的HCM(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路线,而非更易实现的HGV(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呢?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印度早已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掌握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相关技术。
1998年,印度与俄罗斯联合成立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资公司,专门研发和生产布拉莫斯系列导弹。其中,“布拉莫斯-II”就被设计为一种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计划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而印度近年来的一系列测试,例如2016年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成功测试两台自主研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以及2020年以6马赫速度运行22秒的高超声速技术演示飞行器(HSTDV)测试,都表明印度在 HCM 领域的技术储备较为扎实。
相比之下,印度在HGV领域的研究明显落后,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实质性进展。开发一款合格的 HGV 需要先进的风洞测试能力,而印度目前最先进的海得拉巴高超声速风洞(HWT),虽然可模拟5至12马赫的气流速度,但仅凭这一点,远远无法支撑HGV所需的所有实验条件。这也是为什么,印度至今未能拿出任何可与朝鲜“火星-8”或“火星炮-16B”相媲美的HGV试验成果。
在全球高超声速武器竞争中,目前主流技术路线分为HCM(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和HGV(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两者各具优劣:
HCM(超燃冲压发动机路线)优点:可持续提供动力,能更长时间维持高超声速状态,无需携带氧化剂,燃料效率更高,且具备更强的机动能力。缺点:需要火箭发动机助推至超音速后才能点火,且在高速气流中保持稳定燃烧是一大技术挑战,高温高压环境对材料和设计要求极高。
HGV(高超声速滑翔弹头)优点:结构简单,制造难度较低,通过飞控系统可在大气层内大幅机动,提高拦截难度。缺点:本身无动力系统,完全依靠火箭推动进入滑翔阶段,速度会逐渐下降,末端机动能力受限。
全球主要国家的HGV和HCM代表型号如下:
HGV代表:俄罗斯“先锋”、中国东风-17、美国 C-HGB、朝鲜“火星-8”
HCM代表:俄罗斯“锆石”、美国 X-51、据传中国长剑-100
印度选择HCM路线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已有的俄制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基础,但要真正实现具备实战能力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仍然面临诸多技术难关,如燃烧稳定性、气动外形优化、材料耐高温能力等问题。
尽管印度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全球领先国家相比,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印度的HCM发展虽然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仍未展示出实际具备战斗力的型号,未来仍需多次飞行试验和战术验证。
至于HGV,印度连基础性测试都尚未完成,在该领域甚至落后于朝鲜,短时间内赶超其他国家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印度在高超声速武器发展上能否取得突破,最终仍需看其后续技术攻关的进展。
印度虽然高调宣布完成了远程高超声速导弹试射,并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发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技术细节来看,其真正的高超声速能力仍有待考证。目前,印度HCM发展已有雏形,但尚未达到可实战部署的阶段,而HGV领域则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未来,印度若想真正跻身全球高超声速武器强国之列,仍需克服一系列关键技术挑战,并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进行实战化测试。短期内,印度要实现跨越式进步并不现实,但如果持续投入和发展,或许在未来十年内能逐步缩小与其他军事大国的技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