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虽然艰苦,标准虽然严苛,却无一人退缩。夏日,摩托车发动机表面温度高达六七十摄氏度,头盔内温度超过40摄氏度,一次几个小时任务下来,浑身会湿透好几回;寒冬,身着礼宾服的队员们,迎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刺骨寒风,经常冻得手脚麻木。强化训练期间,官兵平均每半月磨坏一双骑行手套,每两天就要更换一条轮胎,每两个月就要踢破一双马靴。
他们不仅满足于合乎标准,还练就了过硬的“独门绝技”。例如,“驾姿王”王先勇每天头正、颈直、目平、身体与车体成90度直角,可达到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标齐王”李彪通过听引擎声音判断行驶中摩托车速度和位置;“排障王”景达能在5秒内从0公里加速到80公里时速,2秒内弯腰捡拾排除障碍物一气呵成。
中队荣誉室内,锦旗奖牌数不胜数,但官兵提及更多的却是传承至今一本厚厚的讲评稿。这一页页讲评看似平平无奇,却是官兵们引以为豪的“传家宝”,也是这支队伍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打基础,精益求精抓建设的最好证明。这些讲评时刻提醒他们,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要坚持从零开始。
为确保任务万无一失,中队还经常开展任务研究,设置了50多种情况下的实战化训练,采用360°VR影像校准队员站位,复盘推演合练,预设突发情况。新时代,借助新技术科学、精准施训,国宾护卫队的训练效率和训练质量显著提升。
今年5月,某国总统访华,护卫任务政治要求高、标准要求严。中队一天之内组织挑选队员、保养车辆、专勤专训,第一时间形成护卫能力,24小时连续奋战,圆满完成3场次护卫任务。9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京举行,举国关注。受领任务后,为展现一流形象,队员们一次次组织合练,对车距、车速、队形反复磨合,最终顺利完成护卫任务。
如今,国宾护卫中队已经零失误完成140多个国家900多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执政党领袖3000余场次的护卫任务。此外,中队先后被党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四铁’先进单位标兵”,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四铁’先进单位”。组建以来,共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3次。(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