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并于同年10月投票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这一决定反映了欧盟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时面临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担心欧洲传统汽车工业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又担忧失去中方绿色产业支持后碳减排目标难以实现。
加征关税看似是对过度依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刹车”,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认为这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这种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体现在电动汽车领域,还扩展到太阳能、风能、高铁、安全设备、生物柴油等多个领域。《外国补贴条例》(FSR)是欧盟委员会用来调查欧洲境内受外国政府资助投资行为的新工具。尽管欧盟频繁采取措施,但仍面临两大考验:如何应对中国的反制措施以及如何处理越来越多成员国反对对华强硬做法的局面。
2024年10月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电动汽车数量从2020年到2023年增长了十倍以上,促使欧盟展开深入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5%上升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27.2%,其中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从1.9%上升至14.1%。欧盟委员会发现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存在大量补贴和政策干预,如直接补贴、融资优惠、税收优惠等。上汽集团因不配合调查被征收最高额关税,而该公司则表示已充分回应并质疑欧盟要求的信息量过大。
欧盟认为其反补贴措施有证据支撑且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比美国的措施更温和。自欧盟公布征收关税决定后,中国宣布对欧盟的猪肉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对乳制品进行反补贴调查。10月8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来自欧盟的白兰地开展反倾销调查,但尚未出台全面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