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条令规定,美国海军只在稳定的码头或隐蔽的港口里重新装弹,因为这是一项精细的操作。美国工程师们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在海上重新装填导弹的系统的想法,但当时的技术不够精确,无法从船只或浮船坞等不断运动的平台上转移导弹。
美国无法在海上补充导弹确实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因为美国很久以前就完成了诸多航天工程壮举,而美国空军则在云上为其他军机加油。但洋流、浪涛和船的随机波动组合成了一个混沌模型,这是独特而恼人的物理挑战。
如今,数字技术的进步,包括3D打印、专门的雷达和小型化的运动探测器,使美国海军得以重新审视这个工程想法。而新的紧迫感使项目得以加速。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王世纯认为,美军的“海上可转移装填装置”是重压之下的技术突破,其技术目的性较强,是一个较为实用的装置,具备一定的实战意义和借鉴意义。
但这一装置的出现,反映出美军在部署战略上面临的根本性矛盾:在战略方面,美国依旧希望通过前沿部署染指亚太,通过在前沿保持军事存在的方式在台海、南海等热点地区“兴风作浪”,打压我国;但在技术方面,面对太平洋两岸军事实力的此消彼长,美军在谋划下一场现代化的海空作战时,其军事力量已经“捉襟见肘”,只能通过退却保持实力。这种“战略上妄图进攻,技术上面临退却”的矛盾,会让美军愈发寄希望于“海上可转移装填装置”这样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