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澳大利亚研究具有原生动力”
陈弘说,澳大利亚的涉华研究一度呈现积极景象。本世纪初,澳大利亚开始加大对亚洲,尤其是对中国的研究,开展所谓“知亚”“知华”行动,包括增加高校亚洲研究课程、增加亚洲语言教学投入、推出向亚洲国家派送留学生的“新科伦坡计划”等,各类智库也纷纷成立或加强亚洲研究和中国研究。到了2017年底,澳政府通过“反外国干涉法”,强行要求高校和研究院智库上报同外国(主要是中国)的合作项目情况,由澳情报机构进行审查,一旦认定有“外国干涉”嫌疑,就被要求终止。陈弘表示:“这导致大多数涉华学者噤若寒蝉,他们不愿意迎合反华势力说假话、污蔑中国,同时也经受着反华势力的高压。但还是有一些学者充当起反华行动的帮凶,为虎作伥。”
与澳大利亚的对华研究遭到干预的情况相反,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研究始终稳步发展。即便在中澳关系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国的澳大利亚研究几乎没有减少,唯一的负面影响是来自澳方的反华政策和行为。陈弘说,中国的澳大利亚研究是一个国别研究的学术领域,自身就具有存在和发展的原生动力。
据陈弘介绍,中国的澳大利亚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围绕澳大利亚文学开展教学、研究和翻译。进入21世纪后,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研究领域开始拓展到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社会、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换言之,中国的澳大利亚研究有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原生土壤,而非出于政治或政策意图。“在澳大利亚,中国研究出于政府和政治势力对华战略的政治现实动机,中国研究直接服务于对华政策的形成、发展、落实和调整。”陈宏说:“随着中澳关系回暖,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环境和氛围会有所改善,但从整体大环境来看,对华负面思维仍把持着澳学术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