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志强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被美国制裁后,伊朗在经济领域主要发展“抵抗经济”,即通过独立自主、减少对外部的依赖,从而降低制裁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伊朗设法突破美国的制裁,努力维持自己的石油出口规模,积极发展与俄印等国家的关系来拓展发展空间,“伊朗在长期外部制裁下能够坚持下来,说明它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以及发展韧性,也表明它的自救措施发挥了作用,但是代价也很大,包括经济发展长期受阻、发展潜力无法释放、国内民生艰难等。”
李子昕提醒说,这么多年来,伊朗在基础工业和日用品方面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也着力在生物医药和军工领域取得一些突破性或不对称性的发展优势,但是军工方面的发展并未对整体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全面带动作用,伊朗在航空等复杂的集成型工业上的水平相对有限,无法完全实现自主制造,一些飞机零部件可能由自己制造,但在维护水平以及自产零部件与原有飞机的匹配度上还存在问题,这加剧了航空事故的多发。
“大局仍然可以稳定”
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前,伊朗曾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而现在却成为中东地区的反美先锋,在地区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伊朗总统及外长等的遇难事件,是否会对伊朗国内以及中东地区局势产生影响?
对此,邹志强表示,从国内的角度来看,此次事故打断了伊朗正常的政治发展进程。一般来讲,伊朗总统都会连任一届,而此前莱希只担任了3年总统,所以筹备总统选举、顺利完成过渡、维护国内团结稳定成为伊朗近期国内紧迫的政治任务。至于谁能够成为总统和未来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接班人,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这可能引发伊朗国内领导层之间新一轮的博弈。不过,伊朗最高领袖才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因此此次事故不至于引发伊朗政治动荡,大局仍然可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