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政治暴力事件在德国长期存在,只是最近后果更严重且集中爆发,表明在各层级选举背景下,德国政治辩论氛围持续恶化,社会中极化因素有所上升。德国社会学家威廉·海特迈尔认为,埃克事件“并不令人意外”。他表示:“选择党崛起滋长了民族主义,他们将舆论向极右引导,右翼分子在舆论影响下将超越正常范围的极端活动‘合法化’。与此同时,一些左翼分子则传播恐怖言论,逐渐形成左右‘非此即彼’的局面,导致社会矛盾升级。”
一些德国学者将这种政治极化趋势归咎于德国政客。德国政治学家乌苏拉·明克分析称,德国政治激进化正在“螺旋式升级”,从相信阴谋论开始,发展到追随民粹主义口号,最后到实施政治暴力。明克认为,愤怒会演变为仇恨,进而导致暴力,那些“定下了错误基调的政客”应对这一事态发展负责。
与此同时,德国社会对政界人士越来越不信任。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冲突与暴力跨学科研究所所长齐克表示,有必要促进暴力预防和冲突管理,特别是在地方一级。多年的两极分化使得“在政治上咄咄逼人的敌对场景”越来越盛行,这与民众对国家机构的不信任感以及社会对政治暴力的认可程度密切相关。
贝塔斯曼基金会今年2月的研究显示,对政治的不信任在德国很普遍。过半的18至30岁德国年轻人(52%)表示他们不信任政府,45%的人不信任议会。贝塔斯曼基金会的专家警告说,现在重要的是不要失去民众对民主的信任,因此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恢复人们对政治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
“整个欧洲都弥漫着极端主义情绪”
在袭击事件接连发生后,如何捍卫民主机制成为德国社会又一个紧迫的话题。据德国电视一台报道,在上周德国联邦和各州内政部长的特别会议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应该更有效地保护民主免受仇恨言论和错误信息的影响,并提出加强警力部署、严格量刑、保护政客个人信息等倡议。此外,司法部长还被要求尽快审查“以影响选举或升级暴力为目的而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是否构成值得惩罚的不公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