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早就不是那个需要全力以赴制造“杀手锏”兵器的国家,在军事发展上可以选择“我全都要”。但具体到军事斗争准备上,谁也不希望本国国帑被拿去制造一艘华而不实的“衣阿华”号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无法确定B-21是像下一个战列舰那样象征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决战兵器,还是下一个彻底改变人类海战模式的攻击型核潜艇。
这个飞翼不如那个飞翼
但如果我们在下一代轰炸机设计思路上“返璞归真”,不去把大型战略轰炸机当做某种“决战兵器”,而是基于对已有体系的查漏补缺,那么下一代轰炸机飞行器的思路可能会明确得多。美军选择B-21的主要理由就是利用其先进的穿透性重新获得空中战役的主动权,但值得关注的是,美军自身在面对2030年代的穿透性攻势的防守思路上并没有太多建树。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隐身航空器技术和实践运用上仅次于强敌,但在具体隐身打击机机队建设上则大幅度落后于强敌。如果仔细观察域外强敌的传感器环境,那么可能会发现,我们需要具体应对的手段也许并无需那么高明。到目前为止,强敌尽管坐拥庞大的隐身机队,但在反隐身平台和体系构建上并不算先进。而现在和近未来,强敌用于反隐身的手段虽然先进,但依旧不算完美、甚至有些单一。
优秀的设计往往是殊途同归的,而B-21特有的设计——大尺寸RAS、飞翼布局全向隐身设计等等,也正如空军副司令员说过的那样,对2024年的我们来说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瓶颈。前文提到的B-21优秀指标——基于尺寸带来的超高隐身性能,大载弹量大航程,高维护性和出勤性,依然是下一代轰炸机设计上的基本需求。正如美国人制造了F-22,却不容易对付我们体系内的歼-20一样。在当前这个环境下,美军可能也不太容易对付自己的B-21。如果我们下一代轰炸机,在设计之初就在指标上考虑拥有匹敌强敌下一代轰炸机计划所拥有的穿透性,那么这款轰炸机能在鲁棒性并不富裕的岛链之间制造足够多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