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构建的台军“主力舰”
本周,有台湾媒体报道,台军2023年编列的公开预算中,出现了有关台军另一种自建战舰“新一代主战舰”的相关内容。台海军编列500万新台币预算,委托船舶中心进行“6500吨级驱逐舰三种舰艏船模阻力及耐海试验与声呐罩噪音量测评估”,并在最近得出结论,认为军舰采用“斧型”船艏,声呐罩噪音最小,低航速表现也最优。
作为台军所谓“国舰国造”中最大型的作战舰项目,这一系列信息的披露,表明台军虽然在此前的导弹护卫舰研制案“震海计划”上历经彻底失败,被迫用一套明显低配的轻型护卫舰组合设计来填补兵力更替的空缺,但在这一事关未来台海军兵力核心力量的关键装备上,至少在2024年这个时间点上,台军还不想妥协。
早期台军公布的“新一代主战舰”想象图
作为依靠二战后美援装备起家构建兵力体系的台湾海军,从国民党逃台初期的四艘阳字号驱逐舰和一批山字号护卫舰开始,台军在此架构上建立了一套按照作战舰只从大到小分为一二三级的体系。无论是装备上追求先进性和数量同时平衡军费预算的高低搭配,还是人员晋升体制上从少校到上校的金字塔形所谓“升官图”,这套体系总体上都没啥大问题。
只不过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台海军装备建设经历了几度“规划建设+意外收获”相结合的水涨船高。台军一开始期望用从美国获得图纸后改进的“成功”级护卫舰作为一级舰,以从韩国获得的“蔚山”级类似的轻型护卫舰作为二级舰,靠自行设计建造的“锦江”级巡逻舰撑起三级舰,打造一个全新的自建三级舰体系。
但是,结果“蔚山”级引进案在首长意志的干预下变成了平台性能更好,但数量更少的“康定”级,也成为了一级舰;1998年为了填补阳字号驱逐舰退役又引进的美制“诺克斯”级,也因为吨位和性能被定为一级舰;2001年美国售台的四艘“纪德”级驱逐舰则因为吨位和性能的关系,在人事上看齐一级舰,在使用上则被定为某种“特级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