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舰队主力后,驱逐舰本身也随着海军技术的发展不断增加武器和设备,这就使得其二战时期维持的3000吨级的排水量远远不够。由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驱逐舰就走上了大型化的发展之路,其排水量从3000吨开始起步,不断突破4000吨级、5000吨级、6000吨级等几个大关。特别是多用途导弹驱逐舰这一概念的出现逐步取代了以往以防空、反潜等区分的专用驱逐舰,使得驱逐舰的排水量进一步猛增。比较典型的就是到了20世纪80至90年代,苏联海军新服役的“现代”级、“无畏”级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7000至8000吨级,而与之对应,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更是进一步增加到8000至9000吨级,距离万吨大驱只有一步之遥。
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配备了对陆攻击巡航导弹。
而最终第一个突破“万吨大关”的并不是美国海军,而是韩国海军于2008年12月服役的“世宗大王”号导弹驱逐舰。该舰虽然从总体设计布局上借鉴了很多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理念,但是其在作战使命上则更接近于“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也就是说,在舰队中,“世宗大王”号导弹驱逐舰要像“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那样具备全舰队,甚至横跨陆海空天各军兵种、各类平台的作战指挥能力。同时,依靠舰上与“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相同数量的128单元垂直发射装置,“世宗大王”号导弹驱逐舰又可以作为全舰队最强的“火力输出者”,对敌方的空中、海上、水下以及陆上目标发动全面攻击。所以,对于这样一种全能型的万吨大驱,笔者更愿意将其称之为“海上作战核心舰”。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美国海军在2016年正式接收服役了第一艘万吨大驱,即DDG-1000“朱姆沃尔特”号导弹驱逐舰。该舰以高达1.4万吨的满载排水量,成为迄今为止现役吨位最大的导弹驱逐舰。不过,“朱姆沃尔特”号导弹驱逐舰及其后续两艘姊妹舰并不能算是笔者所说的“海上作战核心舰”。事实上,“朱姆沃尔特”号导弹驱逐舰是在美国海军曾经的“由海向陆”战略思想指导下诞生的产物,其本身并不具备舰队以及诸军兵种作战指挥能力。在原本的美国海军作战设想中,“朱姆沃尔特”号导弹驱逐舰担负的就是比较单纯的“火力输出者”角色。所以,在美国海军战略发生改变后,该级驱逐舰被削减到只有三艘的规模。不过,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美国海军还会继续强化该级驱逐舰的“火力输出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