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围着中国沿海“铺导弹”,与解放军火箭军对攻,美国要换打法

    2023-07-22 09:40:20 来源:空天力量

    美国已经很清楚,凭借美军现在的实力,已经无法困住解放军。眼看着解放军舰机屡屡突破岛链封锁,航迹遍布三大洋,美国也是绞尽脑汁的想对策。

    近日有美国国会议员宣扬要建立所谓“环太平洋火力环”,在太平洋区域布置中程及中短导弹,对中国形成所谓有效威胁,削弱中国的主场优势。

    根据这个设想,美国将在日本、韩国及其他第一岛链国家和地区布署中短导弹,而在第二、三岛链例如澳大利亚、阿拉斯加、关岛等布署中程及中远程导弹。这些导弹将会用来与解放军火箭军导弹进行对攻,弥补美军在亚太地区火力不足。

    后冷战时期,美军作战行动一向以空袭开路,通过大规模空袭摧毁对方关键目标,削弱对方防御体系,为己方作战行动创造良好的战场环境。但是这个战术在亚太地区面临巨大的挑战。

    (美军空袭开场这种打法,在亚太已经吃不开了)

    首先解放军隐身战斗机、新一代防空导弹、反隐身雷达批量列装部队,解放军反空袭能力可谓一日千里,得到了飞跃性提高。相比之下,由于亚太地区多为海洋,面积广阔,对于飞机载荷/航程性能形成了较大的挑战。美军痛感现有F-22、F-35等主力战斗机在这个环境下,载荷/航程性能不足,隐身轰炸机数量也有限。第6代战斗机NGAD虽然将载荷/航程作为关键数据来抓,但是它的价格昂贵,据说成本已经攀升到数亿美元,美国空军难以装备太多的数量,这样就限制美军在亚太地区的空袭能力。

    (能够靠前部署的航母舰载机载荷有限)

    由于亚太地区多为海洋,这样意味着美军獧集在少数几个主要基地里面,例如第一岛链日韩、第二岛链的关岛,而这里均处于解放军火箭军的打击范围之内。按照美国国防部的评估,解放军火箭军大约装备了1000枚以上中程及中短程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美军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基地均处于这些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内,这样战时美军基地会受到解放军火箭军不间断的火力突击,到时这些基地能否保持运转,美军自己也是心中无数。

    当初美国空军提出研制B-21隐身战略轰炸机一个背景就是考虑战时无法使用第一、二岛链基地,只能从更远的地方发起攻击,这样美国空军就需要更多的隐身战略轰炸机。

    (解放军火箭军的战术导弹实力极强)

    面对解放军火箭军强大的威慑能力,美军认为最根本也是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就是导弹对攻,发展自己的导弹攻击能力。为此美国不惜撕毁了中导条约,发展陆基导弹武器系统。美军现在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是改装现有导弹,例如在发展战斧巡航导弹陆基型,将标准-6舰空导弹改装成对地弹道导弹。

    美国陆军已经接收MK41垂直发射系统陆基型,系统代号为提丰,美国陆军计划第一个提丰系统在2023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另外一方面则是加紧发展新一代中程及中短程弹道导弹,包括精确打击导弹(PrSM)项目和远程高超声攻击导弹(LHRW),预计这两种导弹将会是2030年之后美军主力攻击导弹。

    (提丰导弹系统)

    按照美国某些人的想法,此举可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首先提高对解放军威胁能力,他们认为如果美国决定干涉台海,数十分钟之内第一枚导弹就可以攻击解放军目标,这个速度比飞机、舰艇要快的多。还有就是迫使解放军把更多资源用于导弹防御系统上面,减少对进攻性武器投资,具备更高的效费比。第三就是通过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布署导弹,把这些国家和地区绑在美国的战车上面,分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不过也有人对此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由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关系密切,加上解放军火箭军强大的威慑能力,美国可能在第一岛链可能很难找到导弹布署地点,当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欧洲国家不愿意受池鱼之灾。考虑到美国已经有30年没有研制和发展中程导弹,现在重新建立这样一个体系也是投入不菲,所以以关岛为阵地的中程和中远程导弹耗费用同样巨大,有资料说美军LHRW导弹采购成本已经超过1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指挥控制、后勤保障系统方面的费用。

    (提丰导弹系统的主力就是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斧)

    从整体上来讲,我们要对美军发展导弹攻击能力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必要的应对。进一步提高国产各型导弹性能,让这些导弹打得更远,打得更准,能够打击更多的目标,提高威慑能力,这样可以让对方不敢越雷池一步,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责任编辑傅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