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说,F-16远高于苏-24的使用灵活性,部分解决了“风暴阴影”载机数量少、飞行性能平庸的问题。配套的AIM-120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与目前乌军使用的NASAMS系统通用导弹)——即使是出于“去库存”目的,导弹提供的是较老的B型或早期C型,相比乌军苏-27和米格-29机队现有的R-27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也有着显著优势。乌克兰空军甚至已经在其社交媒体上宣称,F-16的到来,将实现“一机顶三机”的效果。
诸如这种“现在是决定的时候了,乌克兰王牌飞行员们需要F-16”的呼喊就更多了
且不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培训工作进度,关于F-16抵达乌克兰之后的使用,仍有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尽管俄乌冲突以来,俄军对乌克兰机场的压制成效确实不佳,但乌克兰空军目前仍能保持一定出动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现役苏制机型优秀的野战/简易机场起降能力,F-16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乌军期望中的出动效果,还得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另一个可能性是,乌克兰空军会尽可能使用靠近乌波、乌罗边境受损程度较轻的西部机场,但这会降低F-16在战区上空的留空时间。
至于老生常谈的数量问题,其实随着F-35A的稳定交付,北约方面可供援乌的F-16数量,虽远未达到“淹死菜俄”的地步,但也远高于乌克兰空军空地勤人员的一批接装能力,基本属于“你一次能接多少,我一次能给多少”的范畴。那么F-16的到来,能否破解目前乌军还难以对付的米格-31+苏-35+R-37M远程空空导弹这一猎杀组合,以及时隐时现的苏-57,显然取决于北约主要国家敢于把战场支援乃至人员支援提供到哪一步。
对于我们来说,双方军人正在用各自的智慧和生命逐渐试出的、北约面对俄罗斯时优势最大的空中常规作战体系成色,必将是今后备战打仗时最为重要的参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