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晨枫】
二战之后,美国成为干涉主义国家,到处插足,到处打仗。但美国的干涉主义历史充满了失败。
干涉主义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政治目标,这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是政治的延伸”的另一种解读。问题是:政治不等同于意识形态,政治目标必须明确、可实现。比如说,海湾战争的目标就是打败萨达特、解放科威特,老布什抵制了把战争扩大化的冲动,使得海湾战争成为战后美国历史上少有的成功的战争;朝鲜战争对美国谈不上成功,但也不算失败,因为美国达到了打退朝军进攻的目标,保全了韩国。
但越南战争是失败的,因为从一开始,美国的战争目标就不明确;“阻止共产主义多米诺骨牌”是模糊不清的,没有明确的界限和成败标准。毫不意外,越南战争越打越大,越拖越长,最后到不可收拾的时候,美国卷铺盖跑路了。
1975年,美国撤离越南西贡,人群挤在大使馆的楼顶等着坐直升机仓皇逃离(资料图)
更近的例子是阿富汗和伊拉克,还有眼下的乌克兰。
美国入侵阿富汗是对9·11事件的反应。2001年9月11日,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爆发。9月18日,小布什宣布战争;10月7日,行动开始。这个动作算快的。在战争开始阶段,美国出动小股特种部队、空中打击和少量CIA特工,支持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发动进攻。到12月,塔利班的有组织抵抗基本结束。要是美国没有错失抓获或者击毙本拉登的机会,让他逃入托拉博拉山区,本拉登问题也可以在这时解决。
到2001年12月、2002年1月,不管是否抓获或者击毙本拉登,美国发动战争的目标已经达成:基地组织在军事上被打垮,塔利班被打垮,9·11事件大体得到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