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游”老马引导下,记者一行沿着马家堰村主干路,穿过一栋栋村居,来到深溪村。从深溪村,顺着环山公路,蜿蜒上山后,来到湘江大堤。滚滚湘江,奔流不息,令人震撼;岸边油菜花开,阵阵黄色,令人沉醉。
来不及过多欣赏美景,顺着堤坝公路行进约500米,便来到太阳山城隍庙。
下午5点40分,峰回路转,一个急转弯下坡,一片片平整的稻田映入眼帘——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几位村民在田间耕作,“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画面感一下呈现出来。
“那就是马立安的墓地。”刚穿过双阳村的一处民居没有多久,老马指着一块中间有两棵松树的稻田说道。
此时,天已渐黑,记者没有停留太久。
静谧的乡间小路
26日上午10时许,基于昨天的探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再次来到双阳村。
26日天气晴朗,马立安墓冢远远望去便能找到,坟墓三面青山环绕,两侧清溪潺潺流过。墓冢虽建在稻田之中,但有一条田间小道与村主干道相连。这条小道为水泥材质,长约八十米,宽近一米。
目中不远处的稻田里,一位双阳村老人正在插秧耕作。老人今年已有70岁,操着浓厚的湖南方言,借助一位年轻村民的“翻译”,记者了解到,墓冢背靠的山叫“乌龟山”,“山特别像趴着的乌龟,乌龟的头正伸向一边的河喝水,墓穴就建在乌龟山的头顶。只不过现在树很多,乌龟的形状也不太像了。”
走近墓冢,记者看到:这座以汉白玉石碑、花岗岩石柱和糯米混合“三合土”打造的墓穴历经多年的风雨后,基本完好如初。墓碑正中刻着“显考马公大基老大人之墓”,右侧记载着立碑时间“民国十七年戊辰岁冬月谷旦”,左侧记载着立碑人为“男人初人:松、积,孙:英九、英石仝立”。墓庐前还有两棵常青松柏,用水泥围挡起来。
记者从村民处得知,最近来祖坟的人多起来了,不少本地人外地人纷纷过来参观祭拜。恰好,一位马家堰村的村民,数着辈分是马英九的堂弟,25日从长沙赶回了湘潭,26日便专门来双阳村看一看这里的祖坟情况。他仔仔细细地绕着墓地转了一圈,临走时郑重鞠了一躬。
从双阳村离开时,路上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穿着防水胶鞋、满头银发的老婆婆。时值中午,她们从河边采摘完艾草而归,手中竹篮里的满满艾草,说明着她们满载而归。“清明节到了,用这些艾草做一些粑粑。”老婆婆们说着,见记者难懂本地方言,便爽朗大笑,“要不要跟我回家尝尝?再过一个月,可就吃不到咯”。
古渡口
61岁的夏元湘在马家堰村经营着一家小商店,这几天,小商店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热闹。
这个坐落在白石镇潭口村寺前组的小商店,名字也起得干净利落,寺前商店。商店的位置极好,门口正冲着滔滔湘江,紧挨着的就是当年马立安等人带头修建的古码头——寺门前义渡,如今已经成为湖南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夏元湘是做生意的,更在意的是店门口正对着的新码头。码头对岸与湘江遥遥相望的,是衡阳市衡东县油麻田村,每逢一、六就是大集,对岸村民都会坐上船来到这边赶集,5块钱一个人,5分钟就跨过了千米宽的湘江。每到赶集日,小商店的人就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