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用斗争求得团结的伊朗,接下来会怎么走?(2)

2023-03-19 14:42:41 来源:观察者网

“自力更生支持圣战”

伊朗取得抵抗之弧的军事斗争主动权靠的是两个抓手:第一个抓手是意识形态的输出,第二条抓手则是小而针对性的独立自主国防工业。在意识形态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伊朗靠输出在中东地区相对进步的“霍梅尼主义”,在“抵抗之弧”地带扶持起了一大批因地制宜、斗争手段灵活且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的武装组织。

这些组织包括直接运用“霍梅尼主义”什叶派武装组织,如黎巴嫩真主党组织和叙利亚“圣城旅”民兵组织;以及间接吸收“霍梅尼主义”的什叶派组织,如也门栽德派的“安塞尔安拉”(胡塞武装)组织和伊拉克各个“人民保卫力量”组织。此外,一些其他教派的武装组织,如信奉瓦哈比主义的逊尼派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也会因为共同的目标(反以)以及亲眼目睹“抵抗之弧”的胜利战果,直接或间接地学习亲伊朗派武装力量的技术手段。

而有了意识形态这样“批判的武器”,伊朗还需要“武器的批判”。而伊朗长达30年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发展为伊朗的军事斗争提供了物质基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对于武器研发的态度来源于强调实用主义的霍梅尼主义。在两伊战争期间,领导新生的伊斯兰政权抵抗萨达姆军队的霍梅尼就深感国际封锁之害,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提出了“自给自足支持圣战”的口号。在战争期间,伊朗就通过改造巴列维王朝时代留下的修械所和部分工厂,成功仿制生产了绝大部分轻兵器和单兵火器,甚至在战争结束前发展了无人机产业和装甲车辆工业,具备了生产炮兵弹药和修复装甲车的能力。

两伊战争中获得的经验和随后海湾战争伊拉克的迅速溃败,让伊朗人了解到“国防自主”的重要性。战后,伊朗建立起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国防工业组织”,并保留了一大批虽然没有经过系统性学习,但经验丰富、饱含激情的军工人才。这些人虽然技术素养并不高,但在军事工业管理上具有丰富经验,并在伊朗装备建设发展上拥有很大的话语权,是不可多得的“土人才”。在旧有“土人才”的基础上,伊朗重视理工科发展,在本土建设理工科学校的同时派遣大量留学生前往东西方国家,以为独立发展本土兵器工业培养人才。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