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基
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
当俄乌冲突进入第二个年头时,各方媒体鼓噪的“周年攻势”并未出现。对于都在积蓄力量的俄乌双方来说,战场外的政治需求,终究需要服从战场上的军事规律。这也得以让我们的目光,暂时超越在巴赫穆特和阿特木斯克这些战线上一城一地的得失,看一看本周战场之外的那些“文攻武卫”。
黄圈内是“瓦格纳”集群在阿特木斯克地区的进展,图片来源及翻译@蜗牛柯基
本周五,波兰承诺的14辆豹2A4中的前4辆运抵乌克兰,其他欧洲国家也借此机会“表忠心”,再次承诺或追加承诺向乌克兰提供豹2坦克。不过这些“忠心”当不了饭吃,去年12月乌克兰陆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就表示,他需要“300辆坦克、600-700辆步兵战车和500门榴弹炮”以恢复战前实控线,而当前西方的援乌力度短期内远达不到这一规模。
因此,在上周日落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西方国家联盟已经不加掩饰地开展反俄战争动员,连一句官样文章般的“和平”都难开尊口,而是把尽可能向乌克兰输送各种武器作为“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方案,一时间慕尼黑再次成了阴谋家和军火贩子们的乐园。
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为首的一小撮人,更是以己度人地抛出“中国可能将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的“指控”,企图以西方国家对华撤资为威胁,敦促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影响俄罗斯,完全不顾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俄两国正常军贸合作完全符合国际法所有规范的事实。
中国从俄罗斯引进的“现代”级956EM型导弹驱逐舰宁波舰,舷号139图源:军网英文
跳出将俄乌冲突与中俄军贸捆绑这一西方惯用的议题设置伎俩,回顾中俄军贸合作近年来的发展瓶颈,中方显然也不是“店大欺客”的那个。
即使在2014年之后,俄罗斯仍然能从西方国家获得所需的部分精密军用设备(时至今日也没有彻底断绝),这使得俄罗斯军事工业的“面子”尚可维持在“从欧洲来的高端技术,我能用那是我有面子”的层级上,进而强化其国内相当一部分认为“中国货都是不可靠的廉价山寨品”的错误认识。但这一年来乌克兰战场内外的动向,让俄罗斯逐渐看到这条路越走越窄的趋势与现实。
就在2月24日,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及七国集团盟国等共同对俄罗斯“主要创收部门”的200多个个人及实体实施制裁;同一天,欧盟也通过了第10轮对俄制裁方案。不过这些制裁已经不会对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产生什么本质影响了:在“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毁后的几个月里,整个欧洲软弱的反应不仅将俄欧关系进一步切割,美国利用俄乌冲突进一步削弱欧洲的企图更是成效初显。
难怪俄常驻联合国代表直接表示,“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已经不复存在”。对于这个老欧洲的“迷弟”来说,能说出这一番话颇有些痛心彻骨。
当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去年12月说出“德法2014年推动明斯克协议的本质是为乌克兰争取时间”时,普京的失望溢于言表。图源:《外交政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