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活动高度政治化这一趋势表明,战争法则已出现转变。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强烈的地缘政治变化恰逢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借此机会,军事活动得以从破坏性活动转变为功能-结构优势间的对抗,对对手进行选择性干预,进而导致了新现象的出现,就比如认知战。
认知战概念的结构包括以下主要部分:理论基础、概念工具、方法基础(认知战的基本规律、心理攻防的方法和技术)、实施建议。
认知战概念中的主要观点后续应当成为各级国家机关、军事指挥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研究相应教科书、指南、教范、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实践和方法建议的基础。
通过对一系列文献进行分析以及对使用逻辑方法开展研究,已经可以将认知战的依赖和趋势以以下的规则表示出来:
(1)不断增加的紧张性
(2)全方位破坏社会的各个方面(就像“肿瘤”一样)
(3)在认知战中,与社会各方面、各种社会机构都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
(4)精神层面对社会变化具有决定性影响,而经济因素则对社会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5)由于意识惯性造成的延迟影响(难以对抗认知战技术,因为很难,甚至有时无法戒除敌人强加的错误信念和错误认识),这会导致对经历认知战攻击的社会精神领域进行“治愈”,使之觉醒和转化出现问题。
在对信息对抗经验和案例开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使用各种形式、方式、方法和手段实施认知战的研究,总结了一些认知战的原则:先发制人、针对性、适应性、综合性、个人、群体、大众方法、进攻性,增加对抗性、对等。毫无疑问,其仍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具体化,并确定在实践中的运用方法。
制定遂行认知战的方法(技术)在认知战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应当从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是作为对俄联邦武装力量中遂行各种内容和类型心理攻防、军事-政治工作开展研究的方法和依据。其次是作为实践行动、对抗方法、抵消消极影响、报复和先发制人进攻行动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