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智库开源情报中心 徐鑫 编译
当前,认知战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作战样式,受到各国广泛关注。近期俄军事专家И·Н·卡拉瓦耶夫(军事学博士)在俄罗斯国防部的《军事思想》杂志上详细论述了俄罗斯认知战的初步概念和内容。
俄罗斯的认知战概念
战争和军队教学是有关社会知识的组成部分,具有固有的发展规律,并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就其内容而言,它是对国家军事-政治实践的理论总结。
与此同时,战争和军队教学被认为是发展军事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世界观基础,明确规定了完善国家武装力量的方向,因此应当根据在广泛政治实践中反映出的新的社会现象,以及所积累的各种称名(例如混合战、网络中心战、信息战、心理战、多域战、认知战等等)不断进行更新,这些术语统称为“现代战争概念”。
战争必须全方位审视,并被当做人类发展历史中独一无二且极其重要的现象进行研究。在所有文明中,在任何国家的任何历史时期,战争都具有独特且固有的特点。当前,战争以各种战例的形式,产生和存在于社会以及人们的意识中,兼具现象本身的直观性、感知主体的特殊性、个人和公众思想的交织、意识形态和心理因素的融合。
因此,需要指出的是,对战争现象和规律的理解,具有某些社会赋予的具体的含义。就像是在科学文献中所反映出的各种定义战争以及其本质和内容的不同方法。
战争的本质经久未变,即运用暴力手段对政治的延续。换言之,战争能够标示政治衰弱甚至消亡,也就是常说的“垮台”,战争活动最主要的目标通常是夺取政权或者是政权扩张,而战争的推手通常包括各种官方政治集团以及表面上与掌权者或任何组织均无关的独立群体。
虽然战争也具有经济、外交、意识形态以及其他因素的属性,但战争最主要和最具决定意义的手段仍是武装力量。
此外,通过对现代军事冲突进行分析并同传统战争在内容和特点方面进行比较,能够结合实践提炼总结出一系列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趋势,首先就是合理地补充并明确战争作为社会现象的定义。
由于对“战争”认识中的一些主要内容的变化,使得一系列根深蒂固的“战争”公理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1)三位一体(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观(政府-人民-军队)实际上已不再那么明确。在现代军事冲突中,其他因素频繁参与其中,例如:敌人积极使用非正规武装团体、叛乱分子、民族主义、宗教、恐怖组织等手段作为实现企图的主要手段。
(2)战争的目标从传统的夺占领土、掠夺财富、奴役人民、强加意志、物理消灭转变为推翻不受欢迎的政权并扶植傀儡,以确保有利于入侵者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3)对“胜利”的认识(评价战争的军事、政治、道德成果)优先服从于经济、信息、认知目的(强加错误的观点、信仰、虚妄的价值观,改变被征服者的意识。)
(4)军事(物理)暴力逐步被非军事手段,例如经济、心理、政治、道德、良心(影响民众的意识、社会认同等)替代。
(5)在优先使用的暴力方式上有所变化:以往首先使用身体暴力,然后是情感和智力方面,如今优先在智力方面,然后是情感和身体。
(6)对毁伤目标的选择进行了调整(五环理论,美国),按照该理论,军队已成为最后一环,优先考虑攻击国家的领导、生命系统,基础设施和人民。
如今,更多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者在媒体和科学会议上揭秘新型战争的个别特点,指出西方国家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对俄罗斯开展了长期的“侵略”活动,并关注到了可能带来的针对国家(政权或政府更迭、领土分裂)、军队或其他社会基础设施、社会意识、认知方面带来的负面后果,并提出对抗的方法。
认知战概念的理论-方法基础是社会-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其他理论(“埃弗顿窗口”等等),国家安全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军事科学、战争法则(揭示战争对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科学、军事潜力依赖程度的战争进程和结果)、武装冲突法则等等。
在这一理论中,有关认知战起源、本质、性质、地位的哲学-社会学观点,以及在认知战条件下,武装力量和国家的发展及行动,充当了主要的方法论。
认知战被认为是敌人使用的旨在破坏社会意识(思维、认同、历史传统、价值观)的系统性方法和手段,其即可以在平时,也可以在冲突条件下实施。目的是消灭或转化所干预的客体,破坏社会意识,社会机构、武装力量等等。
现代战争中更具重要意义的是,所有规模的武装斗争都在转变为政治-信息、信息-武器以及其他形式的对抗,这一趋势确立了研究认知战理论及范畴的迫切性。作为全球化的产物,认知战没有取代传统的战争,但总的来看具有传统战争的所有征兆,认知战活动(行动)在武装对抗开始之前很久就已经进行了。
认知战的特点在于其性质、特殊的主体和目标、战略战术、形式方法、使用的力量和工具,其功能比常规武器要广泛得多。
认知战的主要形式是多途径的信息行动,为进行类似行动需要使用特殊的心理学机制干预人的意识(设置、传播、模仿、说服、影响、压制、诱导等等),运用特殊力量和工具、网络及其他的信息学、心理学技术,破坏社会精神的方方面面、个人及社会意识、社会关系、包括家庭,教育机构,权利机构在内的各种社会机构,及各种社会活动等。
战争法则是有关战争和军队教学的对象,是军事科学一般理论的基础。众所周知,它们代表着客观的、基本的、必要的、反复出现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联系,反映了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对交战方本身的政治、经济、社会政治、道德和军事能力的依赖。
军事活动高度政治化这一趋势表明,战争法则已出现转变。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强烈的地缘政治变化恰逢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借此机会,军事活动得以从破坏性活动转变为功能-结构优势间的对抗,对对手进行选择性干预,进而导致了新现象的出现,就比如认知战。
认知战概念的结构包括以下主要部分:理论基础、概念工具、方法基础(认知战的基本规律、心理攻防的方法和技术)、实施建议。
认知战概念中的主要观点后续应当成为各级国家机关、军事指挥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研究相应教科书、指南、教范、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实践和方法建议的基础。
通过对一系列文献进行分析以及对使用逻辑方法开展研究,已经可以将认知战的依赖和趋势以以下的规则表示出来:
(1)不断增加的紧张性
(2)全方位破坏社会的各个方面(就像“肿瘤”一样)
(3)在认知战中,与社会各方面、各种社会机构都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
(4)精神层面对社会变化具有决定性影响,而经济因素则对社会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5)由于意识惯性造成的延迟影响(难以对抗认知战技术,因为很难,甚至有时无法戒除敌人强加的错误信念和错误认识),这会导致对经历认知战攻击的社会精神领域进行“治愈”,使之觉醒和转化出现问题。
在对信息对抗经验和案例开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使用各种形式、方式、方法和手段实施认知战的研究,总结了一些认知战的原则:先发制人、针对性、适应性、综合性、个人、群体、大众方法、进攻性,增加对抗性、对等。毫无疑问,其仍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具体化,并确定在实践中的运用方法。
制定遂行认知战的方法(技术)在认知战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应当从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是作为对俄联邦武装力量中遂行各种内容和类型心理攻防、军事-政治工作开展研究的方法和依据。其次是作为实践行动、对抗方法、抵消消极影响、报复和先发制人进攻行动等的方法。
在现如今的认知战中,俄联邦武装力量有效的对抗敌人的形式是军事-政治工作,其理论基础在于心理防御理论,而心理防御理论在本质上而言也是认知战理论的一部分。
实施认知战理论的具体(应用)功能,应当以论证和研究筹备和实施心理攻防的合理建议为基础,确定在信息对抗框架内的内容、组织、类型、形式、方法以及保护社会意识、价值观、传统、标准行动的方式方法。
遵循该建议预计能够提升免疫(社会、心理、哲学、政治、文化等等),并在认知战破坏性干预下保持稳定。
而至于研究认知战概念的理论结果,其最大价值在于它的方法论意义以及骨干性质,能够保障对反制认知战行动战略的研究,以及编制相应的国家级计划文件,确定武装力量、国家机关和军事指挥机构、大众传媒、社会机构以及其他机构在该领域开展工作的功能、方法和手段。
认知战的概念是跨学科的科学理论,包括国家安全理论、战争和军队训练、哲学、军事政治、社会学、心理学、战略学(军事科学的一部分)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由于对全方位研究“认知战”这一社会现象的需要,必须对认知战的概念进行研究,研究其理论和实践、筹备和实施、心理防御的本质和内涵(认知战概念的组成部分),以及俄联邦武装力量军事政治工作的方向、形式、方法和手段。
总的来说,必须强调,深入理解认知战的本质、原因和来源、形式、手段和方法,所采取的工具(技术)以及其对我们社会进程的影响,能够为国家机关和俄联邦军事指挥机构澄清其角色、行动方向并采取努力强化国家民族安全、主权、国防能力、提升武装力量战斗力,并保障进一步全方位发展战争和军队教学、军事科学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