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在于俄乌两国人民具有共同的民族和文化根源,大量的乌克兰人会俄语,许多人反对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困难在于过去几年俄罗斯在乌克兰信息领域毫无作为,对俄罗斯的消极看法已烙印在乌民众意识中。克里米亚战争后,乌克兰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独立性不断形成,俄罗斯现已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状况。
此外,应从乌现实的社情、民情出发,推广适合乌民众需求的媒体宣传。同时,必须采用俄语和乌克兰语双语模式,减少因俄语对乌克兰语产生排挤的抵触情绪。
舆情进攻中最重要的任务是阻断敌方能够影响民众的信息渠道,这方面是有先例可循的。北约侵略南斯拉夫前一天击毁了贝尔格莱德主要的电视中心,切断南斯拉夫当局与民众交流的渠道。而特别军事行动期间,乌克兰几乎所有的电视中心、中央和地方广播电台都积极地制作和宣传丑化俄罗斯和俄军部队的恶意内容。这是一个非常被动和严重的问题。
三、实时信息保障域内特别军事行动
全方位的信息保障应根据各地区特别军事行动的具体阶段开展,并组织与当地民众的交流。
如果封锁乌克兰国家媒体,那么民众就可获取源自俄罗斯的消息。部分消息来源应只用乌克兰语,这样可以让民众有意或无意地认为信息来自本地。可以借助无线电广播、互联网、传单、扬声器、短信息、谣言、直接对话等方式实现。例如,利用网络知名博主和大量水军诋毁和宣传乌政府和军队的丑恶行径,或者通过乌民众在俄罗斯的亲属散布关于战争的实时信息等。
宣传内容应采取差异化措施。众所周知,乌克兰东部、南部和中部地区民众与俄罗斯文化、亲缘、历史联系更为密切,他们更容易积极看待特别军事行动。而在乌克兰西部社会环境就不那么乐观。因此,报道的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对待乌克兰东部采取友好的宣传举措,而西部地区应表现俄罗斯强硬的立场和态度。最理想情况当然是在不提及军事行动的情况下,实现与乌克兰民众的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