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曾是二战后国际体系起步之地。70多年后,乌克兰的命运再次同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也许我们暂时还不能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体系达成一致,但在“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并有过40年相互隔绝的不堪回首经历之后,我们至少应意识到,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不可能不顾别国的安全而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没有尊重、信任、包容与合作,这个世界将永无宁日。危机过后,世界不需要也承受不起一场新的冷战。
中美两国不仅应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更应当在应对国际政治气候变冷中积极寻求最大限度的共识。对危机认知的差异,不应成为无端指责和施压的理由,不应干扰中美为走出乌克兰危机作出努力。我本人同美方同事保持着密切沟通。
同时,中、美有理由把眼光放得更远,就危机之外与危机之后展开务实、建设性对话、协调与合作,推动实现各方都能接受的欧洲长治久安之策,妥善解决其他全球热点问题,与国际社会携手预防和应对乌克兰危机给全球经济贸易、金融、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带来的严重冲击,确保各国经济民生不受影响。当今的国际体系并不完美,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是维护者、建设者,不是破坏者、颠覆者。使中美18亿人民和世界78亿人民共享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与共同繁荣,这是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共同担负的历史责任。(责任编辑:杨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