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李艾鑫】编者的话:18日,俄乌冲突进行到第23天,双方仍在交火,而和谈也在艰难推进。俄乌冲突将对欧洲地缘政治版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还能继续用中美俄“大三角”的逻辑来看待未来的国际秩序吗?中国能从这场冲突中获得什么启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对这些问题予以解读。
俄乌冲突对中国的启示——应更加开放
俄乌冲突会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环球时报:您认为俄乌冲突可能以怎样的形式终结?是双方妥协,还是可能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引发更大规模的、涉及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战争?
郑永年:尽管到目前为止,北约一直不想直接面对俄罗斯军队,但我们仍然很难说这场冲突只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的较量。也正是由于背后这些复杂因素,所以尽管各方都在呼吁停战,但俄乌都没有停止的迹象。
不过,从现实来讲,俄罗斯的目标应该不是拿下整个乌克兰,拿下这样一个领土面积比德国还要大的国家并不那么容易。乌克兰也明白,没有北约的直接介入,基辅无法取得胜利。对于欧洲来说,尽管它们和美国站在一起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但这种制裁对德法等国来说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以上这些都是各方可能达成妥协的潜在动力,如何把这些潜在动力发挥出来是一个问题。要知道,如果常规战争失控,小型核武器的使用并非完全不可能。一旦这种情形出现,战火就会蔓延到整个欧洲。
环球时报: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提高了自己的国防预算,芬兰对是否加入北约出现了较大的民意转变……您认为这场冲突会怎样改变欧洲的地缘政治版图?这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