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効邦都 牛剑光
近日,俄军方宣布,第一批改进型“前哨—P”察打无人机已被俄基层部队接收。据悉,该型无人机早期型号是由以色列进口无人机改进而来,但目前其依托俄罗斯军方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改造,已基本实现了零部件国产化的目标,作战效能和技术得到了大幅提高。
近些年,美俄两大军事强国都高度重视无人机领域发展,纷纷发布了各自的战略规划和目标。那么根据本次改进,“前哨—P”察打无人机都提高和增加了那些能力和功能?又相比于早期型号有何亮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借鉴国外优秀同类型产品,基础厚实
“前哨—P”项目的开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2000年末。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俄军对于遂行各类不同作战任务的军用无人机产生了较大需求,但苦于当时俄国内并无完整开发无人机的能力和生产体系,所以,在2009年,俄军方选择从以色列IAI公司进口两套SearchⅡ无人机系统,用于本国研发单位学习和积累军用无人机的研发和制造经验。
图 1以色列SearchⅡ无人机系统
随后,在一系列测试成功完毕后,2010年俄罗斯负责无人机制造的相关工厂开始获得组装国产无人机的合同,并将该型无人机命名为“前哨”,该无人机的组装线最早在喀山直升机工厂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而后又被转移到叶卡捷琳堡市的乌拉尔民航工厂(UZGA)。
“前哨”无人机虽然是俄罗斯无人机国产化的“长子”,但事实上,在“前哨”无人机的组装过程中,俄罗斯方面仅负责了一部分的机组生产,而其他关键部件如控制系统、光电装置和发动机仍由国外供给。迄今为止,俄国防部已经接收了数十套“前哨”无人机综合系统,其中每个系统包括三架无人机、一个指挥所和其他辅助设备,但由于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在实际作战行动中,该系统目前只携带了光电侦察系统,并仅用于侦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