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喷发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借助现有科学手段,可持续监测地下岩浆规模及其动力条件,从而判断火山能否喷发。2000年,日本就曾监测到北海道火山喷发险情,并成功地在火山喷发5天前转移当地居民。
2014年9月,长野、岐阜两县交界处的御岳火山大喷发,致63人死亡(含失踪6人)。此后,日本修改了《活火山法》,要求全国49个火山防范地区内的地方政府和观光设施都必须制定避难计划,包括23个都道县的167个市町村。同时加强火山监视,对50座“需日夜观测的火山”进行24小时制观测。
根据火山所在位置、重要性、危害性差异,人们对不同火山的监测力度亦有所不同。坐拥关东地区繁华地段的富士山,自然是日本关注的重点。
图片
从日本首都东京的新宿地区远眺富士山。
2018年,在日本政府关于富士山如果喷发后,围绕以首都圈为中心降下的火山灰进行探讨的受灾设想方案中,不仅分级划定降灰量影响和应对措施,还将探讨对象地区居民疏散标准,着手制定面向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应急活动方针”(暂定名)等指南。2021年3月,日本首次修订富士山喷发避难计划,把预想岩浆喷发量增加到原先的两倍。
在日本人心惶惶的2021年岁末,一部描述日本沉入大海的剧集落下帷幕。
电视剧是虚构的,日本的危机感却是事实。火山、地震、海啸……在这些日式灾难片不变的主题背后,隐藏着人类不惧灾难、极力自救的希望。富士山喷发或许不会像剧中的日本沉没一样迅速,但只有及时、有效、科学的应对,才能防患于未然。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确渺小又无力。
不过,直面潜在危机、用科学方法把损失降到最低,却是只有人类才能做到的伟大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