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又在疫情中迈入了新的一年,也让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多了一些担忧。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全球疫情的第二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又是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启了十四五规划,迈向第二个百年征程。
新年伊始,观察者网专访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从“疫情新常态”聊到中国发展新模式,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也对2022年做出新的展望。
进入“后西方时代”是新时代的特征
观察者网:2021年我们又在不断反复的全球疫情中度过了一年,根据您的观察,相比新冠元年,在疫情第二年,我们是否已经适应了这种“疫情新常态”,应对的心态上有什么变化?
张维为:从2020年到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我认为已经形成一个抗疫的中国模式。我在2020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时说过,如果中国模式应对不了疫情的话,那么其他模式恐怕都应对不了,现在证明这个判断还是对的。
现在所谓的“新常态”,就是我们适应中国模式下的疫情防控。相比之下,其他模式确实不如中国模式,特别是最近又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大家更加感觉到中国动态清零的政策还是比较靠谱的。西方自认为经历过启蒙运动,而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科学、理性和所谓的“现代性”,通过这次疫情防控,我们反倒可以看清楚谁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更加具有现代性。
我认为整个外部世界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模式的好处,很多地方是值得他们借鉴的。
中国专家参加世卫组织新冠肺炎信息通报会分享防控经验。来源:中国政府网
观察者网:随着疫情影响的深入,经济上的冲击越来越大,包括这个冬天以来,欧美纷纷陷入通胀和供应链危机。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避免疫情将世界经济拖入漩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