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工业也遭受极大的破坏。在1945年,消费品生产只有战前水平的59%。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其中包括农业的任务困难和复杂得难以置信。加上1946年,苏联主要产粮区都遭受50年不遇的严重旱灾,使得苏联农业雪上加霜。
面对以上情况,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恢复和重建工农业,都需要几十年时间。但在1950年第四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整个工业总产值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增加了73%,除个别指标外,各项工业指标都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
尽管农业政策出现各种反复和曲折,但农业集体化水平、农业技术装备程度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都大幅度提高,农业电气化明显增强。1958年的粮食总产量为85亿普特,不仅远高于1913年的48亿普特,而且超过1937年的68亿普特。
【注:普特是沙皇时期俄国的主要计量单位之一,1普特约等于16.38千克。】
因此,把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与“极大地破坏苏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简单地等同起来也是不符合事实和没有说服力的。
至于苏联的工业化、集体化,则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包围下,没有任何外援的条件下启动的。统计资料表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已经相当于1933年的2.2倍、1913年的5.9倍。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化国家。
毋庸讳言,工业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过分剥夺农民、对富农曾采取过火政策等严重损害他们利益的问题。这些代价换来的是,苏联打败了法西斯、社会主义政权得到巩固的巨大成就。
斯大林犯过(特别是后期)某些严重错误,如个人专断的工作方法,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苏联党的生活中和国家制度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