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CIA对阿桑奇,可谓是咬牙切齿,又毫无办法。“维基解密”的爆料,既打击了CIA的公众形象,又妨碍人家干“脏活”。比如,CIA苦心打造的黑客软件——“7号保险箱”,被“维基解密”公之于众后,直接废了,而这仅仅是靠几个自备干粮的“志愿者”,就做到了。家贼难防的CIA,不除掉“维基解密”这个平台,谁知道以后还会生出什么幺蛾子。
另一方面,美国以“言论自由”立国,法律上确实拿阿桑奇没办法,唯一能使上劲的是《反间谍法》。但阿桑奇和曼宁不同,他不是美国人,“维基解密”的服务器也不在美国。和平年代,美国很难拿这部法律,指控阿桑奇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但这不代表美国使不出阴招。如今,阿桑奇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躲了7年,又在英国监狱关了两年半。上周,英国最高法院还是没绷住,同意美国引渡阿桑奇,条件是美方保证阿桑奇“不会自杀”。考虑到前面“吹哨人”的结局,这番“羊入虎口”,中途发生任何“意外”,一点也不奇怪。但阿桑奇要是真死了,只会进一步给美国糟糕的“人权履历”扇耳光。一个阿桑奇可能倒下,但“维基解密”不会垮,美国内外政策的“黑料”也不会绝迹,还会有更多人接过前人的哨子,揭露美国霸权的虚伪,和对“言论自由”的双标。
一个阿桑奇倒下,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阿桑奇”
话说回来,仅凭“维基解密”一家平台,也是不够的。阿桑奇的事往大了说,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如何协调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与个别国家利益的矛盾。维护全人类公义的“吹哨人”,他们的权益由谁来保护?一旦“吹哨”与美国霸权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冲突,国际社会该如何应对?阿桑奇只是犯了美国的法,恰恰因为长期以来,美国的拳头硬,它的国内法就成了横行无阻的“世界法”。这样的“规则”、“秩序”,迟早会在“双标”中坍塌。
我的观点可能理想主义一点,那就是以联合国多边框架为基础,搭建一个中立而权威的“国际吹哨平台”。当然,这涉及许多现实的博弈,比如怎么照顾各国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如何保证“吹哨”机制不被滥用等等,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关系到人类共同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没有国家能够置身事外。(责任编辑:傅鑫、杨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