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为了避免被清算,“军需省”的官僚们灵机一动,只花了10天,就把名字改回了“商工省”,这可能是日本官僚效率最高的一次。仅仅4天后,“麦天皇”的飞机降落日本。“改名”这招真的很管用,美军初来乍到,不熟悉日本的官僚系统,只是简单地把部门名字翻译翻译——就你叫陆军省是吧?给我解散了!你是海军省?一起坐牢去吧!几个大财阀、政治家也一并进了监狱。但给法西斯筹措资金、制造舰船大炮的“军需省”官僚们,却毫发无伤,躲过了清算。只有岸信介一个人被捕,但很快也在“满洲系”官僚的力保下释放了。你美国抓战犯,跟我一经济官僚有什么关系?
战后,美国要对日本搞“民主化”。但谁来执行呢?“老政治家”们还在坐牢,新成立的政党又没有民间基础,改造日本的任务,就落到了官僚肩上。官僚们摇身一变,从“天皇的侍从”变成“麦天皇的侍从”,纷纷参加选举,成了“政治家”。1953年岸信介当选众议员,4年后成为日本首相。而岸信介的后台,正是商工省的官僚们。不过这时候,商工省又改名了,叫“通商产业省”,简称“通产省”。岸信介又提拔曾经手下的“满洲系”官僚担任通产省的要职,给他们大量的资源和预算,势力如日中天。
通产省,差不多相当于我国的发改委加工信部加商务部,再加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巅峰期掌握两万公务员,预算仅次于掌管财政的大藏省,成员清一色是东京大学的顶级“做题家”。这些做题家运用法律、赋税、金融等手段,综合判断国际形势,扶持优势产业。60年代,通产省整合了汽车、机械和重化工企业。70年代,又拿出400亿日元,统筹日立、三菱、东芝等企业研究集成电路,这些产业日后都成了日本经济的支柱。到了80年代,这些昔日军需省官僚的接班人,再次坐上谈判桌,主导了与美国的贸易谈判。
岸信介在政坛的势力,如今传到了安倍手上,成了现在的清和会。安倍派有两个特点,一是产业专家,二是军国主义。安倍把经济产业省视作自己的“领地”,他的贴身参谋今井尚哉,东京大学毕业,当过经产省能源厅次长。“安倍女孩”高市早苗,曾经是近畿(jī)大学经济学教授,担任过两届经济产业副大臣,如今被安插到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的位置,帮安倍在政策上影响岸田文雄。而岸田内阁的经济产业大臣萩(qiū)生田光一,也是安倍最信任的心腹,帮安倍背过丑闻的锅,如今得到提拔,坐镇安倍的经济产业省。而岸田政权的首相秘书官嶋田隆,同样是东京大学毕业的经济产业省事务次官,私下里和今井尚哉往来密切。这些人都是经济专家,有资格说“Nobody knows economy better than me”!另一方面,也是安倍在岸田政权中安插的“内鬼”,帮安倍控制台上那位首相。
讲到这里我插一句,1961年,一个前日本军官在韩国发动政变,改名为“朴正熙”。朴正熙政变后,率领幕僚造访岸信介,得到了他的指导,回国后遵照指示,开创了名为“汉江奇迹”的经济腾飞。想听我们细讲这事的观众,可以在公屏扣个1,或者(三连手势),说不定很快我就把这坑填了。
再回到第二点“军国主义”,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安倍派出身的两届首相,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是什么人,懂的都懂。岸信介曾在回忆录中暗示,自己只是出于经济发展利用美国,但打心底里,并不相信美国人。1960年,岸信介强行修改《美日安保条约》,把一份无限期的驻军协定,变成了一份10年续约一次的双向防卫条约,还删掉了“允许美军镇压日本国内暴动”等规定,使日本在理论上有了赶走美国驻军的权利。为了阻止岸信介,美国资助日本左翼,煽动30万人围攻国会。然而岸信介以自己下台为代价,强行通过了决议。
岸信介倒台后,本期节目的第二个派阀“宏池会”就登场了。宏池会可以追溯到麻生太郎的祖父吉田茂。吉田茂是美国扶持的代理人,很熟悉西方的那一套理论,是岸信介的死对头。岸信介只崇尚国家计划和统治经济,压根不信什么“民主人权”和“自由市场”,但吉田茂信。吉田茂主张日本在美国的保护下发展经济就行了,要拥抱“自由民主”,闷声大发财,深得美国人心,是“爸爸”钦定的主流民意,所以也叫“保守本流”。而像岸信介那一小撮反美份子、“法西斯余孽”,美国人很讨厌,所以也叫“保守旁流”。岸信介罪大恶极,搞得百姓怨声载道,需要一个儒雅随和的政客来平息不满,这个人就是吉田茂的门生、大藏省出身的财政官僚池田勇人。池田勇人承诺,要在十年内使国民收入翻倍,借经济发展,把民众注意力从政治上挪开。池田勇人的后台大藏省,差不多相当于我国财政部加国家税务总局加银保监会加证监会加海关总署,再加国家外汇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