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韩国F-15K 高丽的攻击鹰

    2021-06-09 09:58:54 来源:

     韩国的F-15K其原型F-15E“攻击鹰”是美国空军目前的主力作战飞机,具有机动性高、载弹量大、航程远、可靠性好等特点,也是参选飞机中唯一经过实战考验的机型。F-15E在继承F-15优良空战性能的同时,特别增强了全天候对地攻击能力。F-15K属于F-15E的最先进衍生型号,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在战斗力、战场生存能力和维护性方面都较F-15E有较大的提高,所以把F-15K归入最优秀的远程多用途战斗机并不过分。

    韩国F-15K 高丽的攻击鹰

     F-15K全长19.45米,翼展13.05米,全高5.65米,正常起飞重量20.4吨,最大起飞重量36.74吨,最大载弹量达10.43吨。在执行远程攻击任务时,无空中加油的作战半径远达1800千米;在执行制空任务时,可以在560千米半径的范围内巡航3个小时。如果接受空中加油,作战半径还将提高四至六成。

     在飞行性能方面,本来就作为高机动性制空战斗机研制的F-15还是相当不错的。F-15K采用切尖三角型上单翼、全动平尾、垂直梯形双垂尾和矩形二元多波系进气道等常规气动设计,虽气动特性不及采用鸭式布局的“阵风”和“台风”以及采用三翼面布局的Su-35来得优秀,但两台强劲的F110-GE-129发动机赋予了它优异的飞行性能。该发动机加力推力达到13.154吨,使飞机的最大平飞马赫数可以达到2.5,具有在300米内起飞的能力,其空战推重比甚至可以超过1.4。

    韩国F-15K 高丽的攻击鹰

     F-15K的“鹰眼”——雷明顿公司AN/APG-63(V)1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是美国仅次于APG-77(装于F-22)的火控雷达系统。该雷达是APG-63和APG-70(装备于F-15E)的派生型,使用了新的发射机、接收机、数据处理器、低压电源和数据转换器,不仅保留了与APG-70雷达相当的空对空和空对地功能,还增强了高精度地图绘制功能和搜索跟踪移动目标、海面目标的功能,在可靠性利可维护性上更是提高了1000倍!美国空军在2001年4月开始给F-15换装APG-63(V)1,大约有170架F-15将得到这种新雷达。APG-63(V)1还可以很容易地将原来的平板缝隙阵天线换成电子扫描相控阵天线,成为APG-63(V)2。但相比采用最新技术的“阵风”RBE2相控阵雷达,APG-63(V)1除了功率大、作用距离远的优点以外,在天线扫描性能、多功能性、数据处理等方面都处下风。

    韩国F-15K 高丽的攻击鹰

     F-15K的所有航电设备以一台霍尼韦尔公司的先进显示核心处理器(ADCP)为核心。ADCP综合了传统的核心计算机和显示处理器的功能,运算速度是F-15使用的CP-1075/AYK计算机的10倍,并采用商用数据处理技术,无论使用周期费用、可维护性和可升级性都得到很大提高。以后,美国空军的F-15E也将逐渐换装上ADCP。F-15K还使用Link 16战斗机数据链提高整体作战能力,指挥、控制联络信息可以直接发送到各架飞机上。

     F-15K配备了先进的头盔显示瞄准具,不仅增加了格斗导弹的发射范围,还能控制雷达和探测器的指向,并在飞行员视野中始终显示速度、高度和飞行状态等主要飞行信息。此外,F-15K的座舱里共有七个彩色多功能液晶显示器(MFD),相比还在使用单色显示器的F-15E,韩国飞行员可以更方便地观察战场动态和各种信息。

    韩国F-15K 高丽的攻击鹰

    F-15系列飞机还是世界上生存能力最高的飞机之一,保持着101个空战胜利并无一损失的记录。F-15K双座双发双垂尾的设计带来了额外的抗损余度。美国空军曾有一架被闪电劈掉了半边机翼和部分尾翼的F-15仍能安全降落,以色列空军甚至创造了“独翼”F-15成功降落的奇迹。在海湾战争中,F-15E卓越的表现和高出勤率更是让人们记忆犹新。战争期间共有两个中队共48架F-15E参战,主要执行夜间猎杀“飞毛腿”导弹发射车等高价值目标的任务。它们在43天中的2210架次作战飞行中投放了1720枚激光制导炸弹,总飞行时间达到7700小时,出勤率高达95.5%,居所有参战飞机之首,体现出优异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其他参选飞机也都非常注重可靠性,但模拟试验的数据毕竟比不上实战中的表现有说服力。

    原载于《兵器》杂志2002年10月刊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