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俄乌停火似乎已近在眼前,但有美西方舆论这时候认为美俄三点共识是“绥靖主义”,将让俄罗斯的“胃口更大”。对此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庚欣:从现实来看,这次美俄接触、会谈,使冲突走向停火近在眼前,我们中国以及所有的和平人类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劝和促谈,几乎所有人都乐见这种局面早日实现。
至于说会不会有绥靖政策造成更大的战争风险,我觉得首先要搞清当年的绥靖政策是怎么回事,再对比今天的情况,才可以做这样的讨论。
我先说一句我的结论,就是今非昔比,时过境迁,今天无论是所处时代、还是力量关系,包括俄罗斯等主要当事方,与当年都有本质的不同,所有的时空背景、环境等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年的“绥靖主义”也称为姑息主义,是指对侵略势力作出政治或物质让步来暂时避免军事冲突的主张,一般指1935年到1939年(即二次大战前)英法等国对德国和意大利实施的外交政策。
比较今天俄乌冲突,至少可见有以下区别:
第一是力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俄罗斯打了3年占了乌克兰15%的领土,它自己的国土也被乌克兰打开了一个缺口——库尔斯克州。仅从美欧等国和俄罗斯相比,就占有较大的综合实力优势,而中国与很多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俄罗斯的朋友,也是乌克兰的朋友,我们也都有着强大的力量,支持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中国的力量不可低估。这和当年的力量对比格局完全不同。
第二,经过三年战火,各当事方都已经疲惫不堪,俄乌经济社会都困难重重,在道德制高点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也损失很大,使得自己难以为继,俄乌内部也出现包括支持率下降、“瓦格纳兵变”等一系列变数,至于双方人、财、物各方面的供给不足,更是显而易见。所以,这次俄美对话虽然不敢说是“一拍即合”,但基本上是反映了各方共有困境中的期待。这和二战前的国际局势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