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俄乌停火似乎已近在眼前,但有美西方舆论这时候认为美俄三点共识是“绥靖主义”,将让俄罗斯的“胃口更大”。对此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庚欣:从现实来看,这次美俄接触、会谈,使冲突走向停火近在眼前,我们中国以及所有的和平人类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劝和促谈,几乎所有人都乐见这种局面早日实现。
至于说会不会有绥靖政策造成更大的战争风险,我觉得首先要搞清当年的绥靖政策是怎么回事,再对比今天的情况,才可以做这样的讨论。
我先说一句我的结论,就是今非昔比,时过境迁,今天无论是所处时代、还是力量关系,包括俄罗斯等主要当事方,与当年都有本质的不同,所有的时空背景、环境等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年的“绥靖主义”也称为姑息主义,是指对侵略势力作出政治或物质让步来暂时避免军事冲突的主张,一般指1935年到1939年(即二次大战前)英法等国对德国和意大利实施的外交政策。
比较今天俄乌冲突,至少可见有以下区别:
第一是力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俄罗斯打了3年占了乌克兰15%的领土,它自己的国土也被乌克兰打开了一个缺口——库尔斯克州。仅从美欧等国和俄罗斯相比,就占有较大的综合实力优势,而中国与很多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俄罗斯的朋友,也是乌克兰的朋友,我们也都有着强大的力量,支持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中国的力量不可低估。这和当年的力量对比格局完全不同。
第二,经过三年战火,各当事方都已经疲惫不堪,俄乌经济社会都困难重重,在道德制高点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也损失很大,使得自己难以为继,俄乌内部也出现包括支持率下降、“瓦格纳兵变”等一系列变数,至于双方人、财、物各方面的供给不足,更是显而易见。所以,这次俄美对话虽然不敢说是“一拍即合”,但基本上是反映了各方共有困境中的期待。这和二战前的国际局势完全不同。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折磨、锻炼的和平人类以及主要大国,包括联合国等各类国际组织,大家都持有对战争的强烈厌恶和高度警惕,基本都有“战争无赢家”的共识。在这样的国际和时代背景下,和平发展、不经过战争就可以取得重大的发展成果。相反,穷兵黩武反而没有好果子吃。一些大国在阿富汗、叙利亚等地的失败就是明证。
因此,在这种时空环境下,任何拱火浇油、煽动悲情、挑起战争的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而且,从俄罗斯来看,普京、梅德韦杰夫等主要的政治领袖从走入政坛的初心,就是希望领导俄罗斯融入西方,从本质上说,俄罗斯并不希望和美欧死磕到底,也希望“见好就收”。这次特朗普又用“八国集团”来吸引普京,而且基本满足了俄方的战略诉求,俄罗斯会把握这样的战略机会,应该不会以现在疲惫的国力,去奢望打遍整个欧洲,这是不现实的。
直新闻:特朗普这次不惜得罪欧洲各国及顶住国内各方的反对,几乎是用讨好、迁就的方式对待俄罗斯,是不是有什么政治利益的交换,例如有人说特朗普想“联俄抗中”,您怎么看?(责任编辑:傅鑫)
特约评论员庚欣: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特别是我们中国的朋友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50年前确实有过美国“联中抗苏”、结束冷战的进程,但八年前有人提出美国要“联俄抗中”时,我就明确指出,这虽然是一些人的假想,但其实是个“伪命题”。在美俄军事对抗三年后的今天,又有人提出这样的说法,就更应该说说清楚了。
第一,我认为,“联俄抗中”在今天的政治逻辑上是不通的。因为,特朗普明确强调是以“和平”为理由来说服欧洲、乌克兰和美国国内的反对声音,来改善和俄罗斯的关系,那么他怎么可能用一个完全相反的——要和中国对抗、乃至要和中国打大战的理由,因为中美一旦要对抗的话,这个局面很可能会比现在俄乌冲突要严重得多,他怎么能用这样的理由来说明今天停火的努力?怎样说服那些反对的声音?怎样说服俄罗斯?这在政治上、在逻辑上、在政策伦理上都是说不通的。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联俄抗中”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且不论中国的外交智慧和大国关系治理经验,以及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久经考验和成熟构建,中美之间近年来复杂博弈积累的正反经验教训等,仅就美俄关系本身而论,即使双方顺畅地缓和了关系,也仍然有六大障碍,很难使之实现所谓战略联盟的关系。
其一是双方的国家性格,由于美俄都是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历史中走来,而且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始终关系不好,两国是“两只老虎”的性格。人们常说“一山不容二虎”,就是指美国和苏俄之间的关系。
其二是双方都有置对方于死地的手段,即庞大的核武力,两国都是核大国,而且都有意愿打击对方、拒绝放弃“限制打击”的核政策。
其三,双方都有干预对方核心利益的能力和行动。
其四,双方都有结成军事同盟来对抗对方的能力和行动,直至今天也依然如此。而盟国的态度有时也至关重要。这次俄乌冲突中,美欧各国、俄朝各方的互动就很引人注目。
其五就是双方历经冷战对抗、冷战后的竞争性挤压,特别是这三年来军事冲突即历史上最高水平、最大规模的全面对抗,已经形成且不断加深的政治互不信任、互为死敌的战略关系定位。并且这已经成为双方从上到下、从民间各界到官方以及盟友的共识,这种共识,又在近年来美国言而无信、“北约东扩”等和俄罗斯悍然发动对乌克兰军事行动等过程中发展到了极致。
其六就是美俄关系现在几乎没有经贸合作,美方主导近几年的制裁更是雪上加霜。
美俄之间的这六大障碍依然存在,而且仍然在发展之中,双方都有责任,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的责任更重一些,但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也不是特朗普一个人就能改变的。
但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认为特朗普希望缓和美俄关系,推动停火谈判是一个好事,不是坏事,但如果说由此即可走向“联俄抗中”,只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幻想。
直新闻:特朗普这次不惜得罪欧洲各国及顶住国内各方的反对,几乎是用讨好、迁就的方式对待俄罗斯,是不是有什么政治利益的交换,例如有人说特朗普想“联俄抗中”,您怎么看?(责任编辑:傅鑫)
特约评论员庚欣:现在中美俄三边关系,以及中俄、中美以及美俄三对双边关系,都在经历着重要的调整。
美俄之间实际上是一个非对称的对抗性竞争关系,这次的关系调整与缓和,本质上是出于各自对于自身以及双边关系中的一些失误和失败所做出的反思和纠错,而且也正是由于中国的不断努力,使得我们中美俄三边关系以及三对双边关系,都具有了走向缓和、趋于平衡的可能。
可以说,从50年前中美关系打开大门之后,世界上一直就有一个“大三角关系”。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至少从这三年美俄在乌克兰冲突以来,给世界同时给自己都造成很大伤害从而形成的这种“大三角关系”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其中最顺应时代主流、最积极、成熟、包容、发展最顺畅、最具稳定性、建设性的重要存在,而且还在不断缓解美俄的对抗因素。
今天的中美俄三个大国关系以及中美、中俄和美俄关系,都已经不是冷战时期的那种三角对立、互相为敌的关系了。我们经历了冷战、经历了冷战结束后三十多年的磨合、洗礼,特别是这三年美俄博弈造成的伤害、曲折,美国已经不是那个可以操弄三国关系的“霸主”了,这三年美国不仅在一系列地区纠纷如阿富汗撤军等丑态百出,而且特别是在中美俄三个大国关系以及中美和美俄关系中,出尔反尔、进退失据、错招连连,像这次和俄罗斯缓和关系的愿望虽然是好事,但美国做法的粗糙、没有分寸,与欧洲等国吵翻天的霸道操弄等,加上自己综合实力和信用力的下滑,都使得它即使有一些“小算盘”,也很难真正如愿。而中国倡导的中美和中俄关系相处之道,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框架构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关系。因为时代要求,中美俄三个大国关系以及双边关系,都应该是以合作为唯一正确选择,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大原则为指导的大国关系。也可以说,今天美俄关系的缓和,也是上述中国倡导的大国关系格局构建的一部分,中美俄三国只有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对抗战争的路是走不通的,这三年的苦头各国已经受够了,所以主张停火的特朗普才会在这次大选中优势胜出,任何人如果再想搞阵营对抗的游戏,拜登的前车可鉴!
而且,我一直认为,中美俄三国关系以及整个的大国关系,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战略准则,这就是“知己知彼知时代”。知己知彼,就是要有清醒的自知之明,同时又要清醒、客观、准确地把握自己和其他大国的战略关系。我们不是敌人,都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即使发生矛盾时和纠纷时,也应该坚持“相互谅解,换位思考,和而不同,斗而不破”的准则予以处理。这是整个中美俄三大国以及全世界各大国关系稳定的基础,是我们的“第一粒纽扣”。
我们经常说,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稳定器。其实重点就是指在美俄的对抗中,中国发挥了一个建设性的稳定作用。我们希望美俄之间关系好一些,因为他们都是我们最重要的政治、安全、经济和国际关系上的合作伙伴。这是真心话,我们不像有的人那样总是打小算盘,希望分化别人的关系,自己从中渔利。有人说俄美关系差一点似乎对中国更有利,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因为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时代。在这几年美俄不断走向对抗,最后大打出手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发挥着缓和矛盾的作用,用自己和平的力量影响、团结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同时也稳定了美俄这种对抗局势恶化的程度。中俄合作可以制约美国的称霸意图;而中美合作也可以使整个大国关系加固互相依存的压舱石,有利于整体的平衡和稳定。这样中美俄三大国就会形成一个取长补短的三角形,逐渐形成了一个非对称但平衡的大国关系框架。中美俄三国的战略关系越来越走向正常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