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现场参会的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
今年王毅的致辞时间提前至会议开幕首日,让中国与美国、欧洲同处重要时段。这些变化充分表明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同时欧洲也愈发渴望聆听中国的声音。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现场聆听了开幕式首日的演讲。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王毅在发言中提到“我们还提出并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这样在慕安会上清晰地阐述中方立场,有助于国际社会充分理解三大全球倡议的内涵。
图尔克也提及了美国副总统万斯的演讲。他表示:“尽管我不认同他(万斯)所说的许多内容,但重要的是,欧洲需要批判性地重新审视我们自身在世界中的位置,而不是成为‘道德优越’幻觉的受害者。”
希望增设中国议题会议
今年慕安会期间共举行了7场中国议题系列边会,涵盖广泛议题,包括中国在北极地区的作用、跨大西洋国家对中国的政策方针、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再平衡等内容,但多数不对媒体开放。全球化智库和慕安会联合主办的以“2025—中国与全球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研讨会,是媒体唯一可以入场报道的机会。
按照主办方要求,持有黄色飘带记者证者无法进入主会场。如受邀入内报道,需提前联系主办方团队申请工作人员护送入场,报道结束后再由主办方工作人员护送离场。申请到“陪同”资格也不代表万无一失。首先要提前30分钟在指定地点集合,再在集合点的柜台上核对身份信息,确定“在名单上”才能入场。因此,虽然中国媒体都想把握住这次近距离报道中国议题研讨会的机会,但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只有4名记者“在名单上”,《环球时报》派出的记者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