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TICO相关报道截图
此类冲突在世界政坛上已多到令人麻木。比如埃及发起的巴勒斯坦问题开罗和平峰会邀请了3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特使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参会。此次会议中,部分西方国家的代表要求峰会得出的共识必须是对哈马斯进行明确谴责,并把导致局势升级的责任归于哈马斯,而阿拉伯国家代表普遍拒绝了这一要求。结果就是,这次会议没有达成任何有意义的结论,开了白开。
而在民间,这种冲突正以更广泛、更深刻、也更激烈的方式展开。
如以往一贯被视为以色列在国际关系中的铁盘的美国,其社会舆论在此次巴以冲突中就发生了微妙而深远的变化。
以往在美国内部,涉及到以色列和犹太人群体的相关话题,基本上遵循“两个凡是”标准:凡是符合以色列利益的观点,美国都坚决维护;凡是不利于以色列的言论,美国都坚决消灭。
以色列及犹太人群体的利益取向,在美国内部长期占据着政治正确的道德高地。在以往,仅仅是对这种道德高地的合理性表达哪怕是最轻微的质疑,在美国都有可能面临事实上的社会性死亡,质疑者会受到舆论的口诛笔伐,而配套的政治惩戒和司法调查也会接踵而至。
举个有些古老的例子——美国传奇新闻从业者、美联社驻白宫记者海伦·托马斯。
她曾是白宫记者团里资格最老的成员,从1961年开始担任美联社驻白宫记者起便创造了多项历史记录。比如:她是白宫记者团的第一个女记者和第一任女会长;是跟随尼克松访华的记者团中唯一一名女记者;是美国名流俱乐部的第一位女会员;还是曾经禁止女性加入的美国国家新闻协会的第一名女官员。
她在自己40年的职业生涯中向10位美国总统提过问,她用沙哑的嗓音问出尖锐刻薄、直击要害的问题,让多名总统对她感到畏惧,甚至因此获得了“总统折磨者”的绰号。她因自己老牌的资格和崇高的声望而被称为“祖母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