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研究团队从鲸鱼捕猎的动作中寻得灵感——鲸鱼会在广阔的水域里合作行动,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鱼群引到嘴边,从而节省能量。中国科学家由此开发出一种二进制鲸鱼优化算法,使得地面控制中心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全面可靠的行动计划。研究团队使用计算机,模拟了感知星座针对巨型星座的“太空行动”。仿真结果显示,中国可以使用99颗感知卫星,在12小时内有效接近约1400颗巨型星座卫星。
至于说接近了这些卫星星座之后可以干什么?该论文简单提到了几种设想:这些感知卫星可以配备激光、微波等设备,进行侦察、跟踪或其它作业。由于激光等设备耗能较大,中国科学家还“贴心”地为每颗感知卫星安排充足的充电时间。
俄罗斯式的传统硬杀伤模式已经过时了
说得更直白,按照《南华早报》的说法,一旦中国真的认定美国“星链”卫星星座对中国造成安全威胁而必须将其摧毁或使之“无效化”时,咱们绝对不会像俄罗斯那样束手无策。因为俄罗斯当前的反卫星手段还停留在苏联时代的硬摧毁模式,也就是利用各种动能杀伤性武器采用物理撞击的方式进行破坏,这种模式不但费时费力成本高,很难对廉价的星链卫星造成足够多的伤害,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空间碎片,进而导致全球近地轨道都产生连锁反应。
而中国的全新解决思路可以让我们的卫星快速靠近“星链”这类巨型卫星星座,并利用高能激光或微波设备破坏其电子元器件,进而令其无效化。这种攻击模式简单快速,而且不会产生额外的空间碎片,唯一的问题是受限于当前的高能激光和微波武器的射程相对有限,需要执行搭载它们的卫星经过精确计算,靠近到相距“星链”卫星足够近的距离——正如最新公布的论文所说,考虑到星链卫星的规模庞大,只有利用新的算法,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再度说明了一个基本常识: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武器是没有弱点的,关键在于如何寻找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将其实现——幸运的是,经过几十年全体中国人民的奋斗,如今我们既聚集了大量顶尖工程师的聪明智慧,也有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能力。(责任编辑: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