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全面爆发,美国的第二代战斗机F-4等投入实战。这代飞机的特点是强调高空高速性能和多用途,对机动性能重视不够。从实战效果来看,第二代战斗机研制并不很成功,甚至可以说走了一段弯路。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没有提高,也不是研制工作本身有问题,而是由于对作战方式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不符。在战斗机黑手党的推动和实际需求下,美国从6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考虑研制第三代战斗机。
建造历程
1973年12月,第一架YF-16原型机出厂,1974年2月首次试飞,原型机制成后,经过一年时间的竞争试飞。
1974年4月,美国空军为了解决经费与所需战斗机数量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高低搭配”的原则,即数量较少的高性能飞机与数量较多、性能和价格较低的飞机配合使用。因此决定从YF-16和17两种原型机中选择一种投入生产,使之成为实用的战术战斗机,与F-15战斗机搭配使用,以弥补由于后者复杂昂贵而造成的购置数量不足,充当“高低搭配”中的低档飞机。
1975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YF-16中选,正式确定飞机的军用编号为F-16。(落选的YF-17后被美国海军选中,成为后来的F-18“大黄蜂”)美国空军与通用动力公司签订制造15架(后改为8架)试验型飞机,进行工程发展研究。F-16试验型飞机于1976年12月首飞。
服役动态
1979年,阿富汗战争期间,巴基斯坦飞行员曾驾驶F-16击落了苏联4架米格-23战斗机、5架苏-22战斗机、2架苏-25战斗机、1架安-24侦察机和2架安-26运输机改装侦察机。
1981年,以空军出动8架F-16、6架F-15,F-16飞机经数次加油,长途奔袭1300千米,打击巴格达附近的一个核反应堆。F-16负责对地轰炸,F-15负责空中掩护,最终成功将核反应堆摧毁。(核设施的顶盖大都是拱形的,打击有相当的难度。可见F-16的卓越性能。)
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有了上次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成功经验作为参考,以军便直接将F-16作为主力,F-15为空中掩护梯队,成功地打击了叙利亚设在贝卡谷地的萨姆-6导弹阵地,在6分钟之内,19座叙利亚的导弹阵地全部被彻底摧毁。
1990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在实战中首次使用了F-16,是部署量最多一种飞机,为251架;共出动了13480架次;在美军飞机中出动率最高,平均每架飞机出动537次。在100多天的海湾战争期间执行了13500次飞行任务,妥善率高达95.2%。执行了战略进攻、争夺制空权、压制防空兵器、空中遮断等任务,是“沙漠风暴”等行动中的一大主力。
1992年12月27日,一架F-16C战斗机在伊拉克南部的“禁飞区”内用AIM-120导弹超视距击落了一架伊拉克的米格-29飞机,这也是AIM-120导弹第一次用于实战。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F-16执行了大量的任务包括压制敌防空系统、防御性空战、进攻性空战、近距离空中动摇和前沿空中控制任务。摧毁了南联盟大量雷达阵地、地面坦克和车辆、建筑物和南联盟空军的米格战斗机。
2007年1月,驻日本三泽空军基地的美空军第35战斗机联队第14战斗机中队将部署到伊拉克,与其同属一个联队的第13战斗机联队也将稍后部署到伊拉克。这两个中队装备的F-16战斗机都属于block50,其部署是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首次有该批次的战斗机部署到伊拉克。第13战斗机中队将参加在内利斯空军基地举行的“红旗”实战演习,以便为下一步的部署做准备。第14战斗机中队已经于2006年秋天参加了该演习。
2014年12月,希腊空军330中队F-16CD战斗机与以色列空军107中队的F-16E战斗机共同参加了在以色列举行的代号“雷雨”联合空演。在演习中,两军F-16共同编队飞越了以色列的戈壁荒漠上空。
2018年6月4日下午1点43分,参加台军“汉光演习”时,台湾空军花莲基地1架独立12侦察队F-16战机在飞往东北部基隆附近空域途中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