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服沾着泥土,双手满是老茧……初见第77集团军某旅防化专业高级工程师张红兴,记者很难将面前这位防化老兵与“持有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7项军队科技进步奖”等描述联系起来。
忙,是他给记者留下的第二印象:上午实操授课,随后参加视频学术会议,下午修改论文,晚上做实验……记者的采访,只能在赶往训练场的路上抽空展开。一到训练场,张红兴麻利地穿戴好防护服,打开由他带领的“创客”团队研制的某型毒剂快速检测仪器,一边为官兵演示侦毒作业流程,一边详细讲解操作要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事实上,若不能把科技转化为战斗力,那么打赢无从谈起。”结束授课,脱去厚厚的防护服,张红兴全身早已湿透。近年来,部队列装的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同时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投身军营,基层创新活力奔涌,基层“创客”团队应运而生。胸怀“提高科技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的使命,这名防化老兵和他的“创客”团队步履不停。
年初,作为防化领域知名专家,张红兴接到上级赋予的某型装备研制任务。半年来,张红兴带领团队对接科研单位、赴基层部队调研,奔走于大江南北,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防化兵每天都在和危险打交道,我们要抓紧时间,让团队的科研成果更快更多地服务于部队、应用于演训场。”张红兴说。
在该旅旅史馆内,记者看到了36封感谢信——收件人都是张红兴,寄信者则是来自大江南北的基层部队官兵。
“从事防化科研工作以来,张红兴带领团队累计主持完成10余项科研项目,并全部转化应用于部队战斗力建设。”谈及感谢信,该旅领导满是自豪,“基层官兵使用他研制的防化器材有了想法时,都愿意与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