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的生活、巡逻和执勤……在机务站待了几年,管延山觉得日子再苦也不算苦。每年大雪封山,道路被风雪阻隔,运输车上不来,餐桌上只有“老三样”拌咸菜,他觉得这种现状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则克台的夏天炎热,管延山带着战友在营区忙活开了——犁地、松土、浇水,每一个步骤都认真仔细;施肥、播种、除草,每一个环节都小心翼翼。那段时间,他像照顾自己的娃一样呵护着这片菜地。
一个多月后,这畦菜地迎来了第一次丰收。那一刻,管延山感受到一种辛劳过后的幸福。
“油机是我的第二个娃。”管延山说,30年人生岁月,他把所有牵挂都倾注在了油机上。
一次,营区电闸突然跳闸,油机第一时间被启动。谁知,那位油机员操作失误。火光闪烁,一股黑烟瞬间升起,机务站唯一的油机瘫痪了。
机务站成了信息孤岛。情急之下,连长从器材室翻出一台手摇发电机,全连人员轮番上阵……第二天一大早,管延山自己来到机房。抚摸着眼前的“铁疙瘩”,管延山心里有了一个念头:当个油机员。
“这是个‘苦差事’,况且专业知识也不熟悉。”有人这样劝管延山,“这件事干了也干不出名堂,还不如不干。”他却笑着说:“人生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小事。”从此,白天,他钻进机房练技术;晚上,他趴在床上打着手电,啃书本、画图纸……
冬天寒冷彻骨,管延山一手拿图纸,一手握扳手,手上冻得青一块紫一块,每天在机房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机务站废旧的油机被他反复拆装了数十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管延山逐渐摸清了油机“脾气”,掌握了维修技术。后来,机务站的油机只要出了毛病,他琢磨一会总能“手到病除”。几年下来,他这个“油机专家”的名声在所在部队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