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发射300毫米制导火箭弹 防空导弹的“跨界应用”!在近期的俄乌战场上,俄军将大量S-300防空导弹系统用于对地攻击,每天发射数十枚。这种冷战时期的防空利器被转变成对地攻击武器,让军事专家们感叹其创意。
S-300防空导弹的设计初衷是拦截空中目标,但苏联军工设计时就为其埋下了对地攻击的伏笔。这款导弹的最大射程达120公里,携带一枚重达150公斤的爆破型战斗部,威力相当于俄军“龙卷风”火箭炮的300毫米火箭弹,能与圆点-U近程弹道导弹相抗衡。因此,在紧急情况下,S-300完全能够客串“地面打手”的角色。
技术上,S-300的“跨界”并不复杂,但需要一些调整。它使用中段惯导+无线电指令+末段半主动雷达制导体制。当用于对地攻击时,操作人员需将地面目标的坐标、射程和方位角等数据转换成射击指令,输入火控系统。发射后,弹道前半段靠惯导系统修正偏差,地面火控雷达全程跟踪,通过无线电指令不断校准轨迹,直到导弹抵达预设的弹道最高点。随后发动机关机,导弹沿着抛物线做无控飞行,最终砸向目标区。经过这样操作,S-300的落点精度能控制在几十米以内,对付仓库、阵地这类大面积目标绰绰有余。
俄军采用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库存优势和成本效益。作为冷战时期苏联大规模生产的主力防空导弹,俄军拥有几万枚各型号S-300。这些导弹虽然过时但仍可用,与其废弃不如另找用途。此外,面对乌克兰战场上的精确制导武器短缺压力,将S-300改装为对地武器,既能弥补近程弹道导弹的数量缺口,又能快速打击敌方纵深目标。每枚S-300的造价约为100-200万美元,远低于现代战术弹道导弹的成本,用它们打击地面目标堪称经济实惠的选择。实战效果也显示,S-300的爆炸威力足以摧毁加固工事或轻型装甲目标,尽管精度不如现代导弹,但通过数量弥补精度,每天发射数十枚进行饱和攻击,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