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一窘境,俄罗斯军方内部意见开始分化。太平洋舰队前司令阿瓦基扬茨上将认为应立即放弃修复,航母已经不再具备价值,只会继续吞噬大量资源。在他看来,即使完成升级,俄罗斯海军也用不上如此传统的航母平台。军事专家丹德金则持不同看法,认为远洋作战仍需空中掩护,没有航母将极大限制俄海军的战略纵深。他强调,俄罗斯拥有优秀的载人舰载航空兵体系,不能轻易放弃这一能力。
从技术角度分析,“库兹涅佐夫”号面临诸多问题。其舰体设计、动力系统和电子设备均为上世纪苏联标准,缺乏现代舰载机弹射系统,仅依赖滑跃甲板起飞,严重影响舰载机作战效能。动力系统故障频发,航速与续航能力远不及美军同类舰艇。西方制裁又阻断了关键零部件进口,国内替代研发迟迟不上线,这使得维修工作既昂贵又低效。
专家普遍认为,与其继续烧钱,不如彻底报废,拆解回收金属。但问题是,一旦“库兹涅佐夫”号退役,俄罗斯将失去唯一的远洋制空平台。这意味着俄海军战略将被迫转向“近海防御+核潜艇威慑”模式,远洋存在感将大幅萎缩。
新航母建造计划虽屡被提出,但在当前经济与技术双重压力下,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专家伊利亚·克拉姆尼克指出,即便从头设计一艘新航母,也至少需要十年时间和数百亿美元投入,在目前状况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有分析指出,俄罗斯或将寻求印度或中国的技术与资金支持。尤其是中国,在航母设计、舰载机研制与动力系统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中国已成功完成从“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转变,成为全球少数具备完整航母制造体系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