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德黑兰被爆炸声撕裂。当地时间6月13日,以色列数十架战机突入伊朗领空,对数十个核设施及军事目标发动代号“崛起的雄狮”的空袭行动。硝烟尚未散去,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遭暗杀的消息震动全球——这场蓄谋已久的斩首行动,已将中东推至全面战争的悬崖边缘。
以色列国防军的空袭行动展现出惊人的精准与破坏力。数十架战机分波次突袭,重点打击目标直指伊朗核设施及其他军事要地。空袭范围覆盖德黑兰、洛雷斯坦省、克尔曼沙阿省等多个地区,爆炸声此起彼伏,夜空被防空火力染成一片血红。在空袭引发的混乱中,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遭遇暗杀。这位掌握伊朗军事大权的核心人物突然殒命,其遇刺细节虽尚未完全公开,但已引发伊朗军方指挥体系的剧烈震荡。以军声明毫不掩饰地宣称:“数十架战机已完成第一阶段空袭”,暗示后续行动已在酝酿中。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空袭后立即发表电视讲话,将行动定性为“消除伊朗生存威胁的有针对性军事行动”,并冷酷宣告:“这项行动将持续数日。”这一表态彻底关闭了外交解决的大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迅速撇清关系:“以色列对伊朗采取了单方面行动,美国没有参与。”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此刻却成了惊弓之鸟——鲁比奥特别强调,美方当前“首要任务是保护在该地区的美军安全”。
以色列此次行动的狠辣手段,与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后的中东政策紧密相连。今年2月,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重启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要求财政部对伊朗施加“最大经济压力”,甚至企图将其石油出口归零。面对高压,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曾强硬表态:“如果敌人破坏一百个核设施,我们就造一千个!你可以打击建筑物,但无法打击建造它的人。” 然而在军事层面,伊朗却走出一条“曲线救国”之路——高调展示由货轮改造的无人机航母及射程1700公里的新型导弹,既避开拥核红线,又强化区域威慑。
这场突袭早有征兆。今年1月美国情报机构已连续发出预警,认为以色列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袭击伊朗核设施,甚至评估了两种打击方案:远程导弹攻击或直接侵入领空投放钻地炸弹。当时伊朗迅速将“力量”军演扩大至纳坦兹、福尔道等关键核设施,导弹部队进入战备状态,电子战部队24小时待命。然而再严密的防御,终究未能挡住这次斩首利刃。
今日的暗杀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巴以冲突外溢的必然恶果。自去年10月加沙战火燃起,以色列已在四条战线同时作战:加沙地面攻势、约旦河西岸清剿行动、黎巴嫩边境对抗真主党、以及跨境打击叙利亚境内伊朗目标。约旦河西岸正沦为最新火药桶。今年1月加沙停火仅两天后,以色列就联合巴勒斯坦法塔赫武装,调集两个旅兵力围攻杰宁市。以军用装甲推土机夷平街区,极右翼定居点暴徒更在军方纵容下焚烧巴勒斯坦民居。至3月,以军实施“铁墙行动”,在杰宁难民营强拆200栋房屋,开辟5公里军用通道,意图永久抹除巴勒斯坦难民社区。
伊朗及其盟友的反击网络早已激活。黎巴嫩真主党不断用无人机袭击以军北方司令部;也门胡塞武装持续封锁红海航道;叙利亚境内的亲伊民兵多次袭击美军基地。此次总参谋长遇刺,无疑将点燃更猛烈的代理战争烽火——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此前已发出警告:“以色列使领馆将不再安全!”
伊朗的报复已进入倒计时。伊朗最高领袖军事顾问萨法维在巴盖里死讯传出后立即誓言:“回应将令以色列后悔。” 以军总参谋长哈莱维虽宣称“已做好充分准备”,但面对伊朗的复仇选项,以色列的防御体系恐难周全。潜在报复手段充满危险变数:弹道导弹饱和攻击以色列城市;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引发全球能源危机;激活黎巴嫩真主党万枚火箭弹库;甚至直接打击海湾美军基地。更令人担忧的是,伊朗可能动用其秘密武器——无人机蜂群战术。今年2月亮相的无人机航母虽被西方讥为“改装货船”,但其展示的蜂群作战能力,恰恰是以色列“铁穹”系统的克星。
美国此刻处境尴尬。国务卿鲁比奥一边强调“伊朗不应将美国利益作为目标”,一边又承认“以色列告知美国,他们认为此次行动是出于自卫”。这种矛盾表态暴露出美国既想控制局势,又不愿直接卷入战争的两难。而俄罗斯等大国势必借机扩大中东影响力,全球地缘政治板块面临重组。
当巴盖里遇刺的消息传遍德黑兰街头,愤怒的伊朗民众焚烧美以国旗。以色列国防军北方司令部却已进入最高战备——预备役士兵接到指令:几小时内必须奔赴前线。德黑兰某军事基地深处,导弹发射车正在解开伪装网。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的誓言在指挥所回荡:“敌人无法阻挡我们的道路。” 而在加沙废墟上空,新一轮火箭弹正划破夜空——这场始于使馆袭击、总参谋长殒命的复仇循环,终将以何种惨烈方式终结?中东的夜幕下,引信已然嘶嘶作响。(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