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谈判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中国学生签证、禁止向中国出售芯片设计软件等,以增加谈判筹码。中方还希望在经贸以外的议题如台湾问题上获得美方承诺,并希望美方尊重国际经贸规则,避免破坏全球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强调这次谈判是双方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的重要机遇,拆除人为设置的障碍,畅通经贸合作,才能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然而,即使美方临时答应某些要求,也可能只是暂时应付,不会真正实施。美国两党将遏制中国崛起作为国策,追求中美最终脱钩,目前谈判只是为了减少美国损失和痛苦,争取缓冲时间,构筑去中国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美国支持英国保守派在中美伦敦谈判前夕对中国驻伦敦新大使馆建设发起攻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应英方邀请抵达英国当天,英国影子内政大臣克里斯·菲利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可能将新使馆大楼作为间谍活动基地。尽管中方坚决否定,但英国保守党人在敏感时刻炒作“中国威胁”,配合了美国在谈判前夕对华施压议程,试图让美方获得谈判时的道德制高点。
美国离间中国与其盟国的做法不会因中美谈判改变。英国工党在对华问题上与保守党立场相反,追求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但美国会对一切想自主发展对华关系的盟国施加政治压力,甚至将反华内容写进贸易协议中。中美一系列谈判在美国看来都是临时安排,互相谋求权宜之计,以当下的合作为各自谋求缓冲空间,而两国愿景背道而驰。对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做好后续应对准备。(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