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乌克兰国防部宣布,乌军F-16战斗机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州附近击落了一架俄军苏-35S战斗机。如果这一消息属实,这将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军损失的第8架苏-35,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架号称“四代机之王”的先进战机竟在俄本土附近被击落。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为何俄罗斯最先进的非隐身战机频频折戟?
F-16作为一款服役近50年的老将,可以说是全球装备最为广泛的一款战机。苏-35是俄罗斯空天军现役最先进的四代半重型战斗机,由苏-27深度改进而来,配备117S矢量推力发动机、N035“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并具备超强机动性和超视距作战能力。
理论上,苏-35在空战中应能压制西方大多数四代机,包括F-16。然而,俄乌战争的现实却截然相反,自2022年开战以来,俄军已损失至少8架苏-35,其中大部分被乌军防空导弹击落。此次库尔斯克空战若确为F-16所为,将是苏-35首次在空对空对抗中被击落,对俄军士气打击极大。
苏-35的“雪豹-E”雷达虽探测距离远,但抗干扰能力弱,且缺乏现代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的精准锁定能力。相比之下,乌军F-16虽为二手货,但可能获得北约升级,配备AIM-120D中距弹,在超视距作战中占据先机。俄军缺乏体系化作战支持,如预警机和电子战掩护,而乌军则依赖北约情报共享和数据链支持,形成“以体系打单机”的优势。
F-16自1978年服役至今,虽已不算先进,但在北约现代化升级和战术体系支持下,仍能对苏-35构成威胁。关键在于F-16在体系作战中的优势,例如AIM-120导弹射程超过100公里,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发射后无需载机持续照射,而俄军R-77导弹性能稍逊,且数量有限。此外,北约情报支援也是重要支撑,乌军F-16可能得到北约预警机或地面雷达引导,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北约国家的电子压制优势也让俄罗斯苏-35的电子对抗能力不足,若F-16配备AN/ALQ-211干扰吊舱,可进一步削弱俄军战机的雷达效能。
此次库尔斯克空战,若乌军F-16确实击落苏-35,最可能的战术是:北约提供实时空情,F-16隐蔽接近至AIM-120有效射程内,趁苏-35未察觉时发动突袭。苏-35的频频损失暴露了俄空天军的深层次问题,包括缺乏体系化作战能力、飞行员训练不足以及防空指挥混乱。俄军预警机数量不足,电子战能力较弱,导致苏-35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容易成为“瞎子”。飞行员可能过度依赖地面指挥,缺乏自主空战能力,一旦脱离地面雷达覆盖,容易被伏击。近期俄军将陆军防空部队划归空天军统一指挥,试图解决协调问题,但短期内仍难改防空漏洞。
苏-35神话破灭,此次F-16击落苏-35的事件标志着俄乌空战进入新阶段。F-16的参战使乌军首次具备对俄军战机的主动猎杀能力,未来可能进一步威胁俄军前线轰炸机。若俄军无法有效应对F-16,可能被迫减少苏-35前线出动频率,或依赖S-500防空系统进行远程拦截。此次战果证明,北约的情报、数据链和武器支援仍是乌军抗衡俄军的关键,未来西方可能加速提供更先进战机。这场空战不仅是战机性能的较量,更是作战体系的对抗。
(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