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特朗普主动拨通电话,与中方进行了通话。开场白中透出少有的客气,他还郑重提出了三大关键承诺。“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艘巨轮并肩航行。”这句外交辞令在这次通话中似乎透出了一丝真实的温度。
特朗普在电话中明确表示“尊重中国领导人”,承认“美中关系太重要”,甚至夸赞“中国经济强劲对美国是好事”。这种语调的软化与其此前惯常的对华强硬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紧接着,他提出了三大承诺:
坚持“一中”政策不动摇。台岛某些人这些年蹦跶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源于幻想美国的背后支撑。特朗普的表态等于直接抽走了他们的心理支柱。
全力落实日内瓦那份贸易协议。日内瓦会谈结束不过二十多天,双方约定美方取消91%的加征关税,中方同步解除反制。然而,协议墨迹未干,美国商务部就升级了AI芯片管制,华为昇腾芯片又遭封杀。特朗普此时强调要落实协议,意图不言自明。
敞开大门欢迎中国留学生。这与贸易战时期美国签证官对理工科中国学生的百般刁难形成鲜明反差。表面是文化交流,实则盯准了人才红利——美国科技企业,尤其在AI、量子计算等尖端领域,对中国高端人才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
中方回应直接而精炼,只有四个字:“欢迎访华”。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恰恰点中了特朗普当下最惦记的心事——登门拜访的安排终于被摆上了台面。
特朗普此时放下身段,主动递出橄榄枝,背后是多重现实压力的交织。他急需访华。稀土卡脖子是看得见的痛。美国军工厂现在急得跳脚。中国3月抛售189亿美债,稀土新规严格执行“一批一证”,连第三国转卖军工材料的漏洞都堵死了。没了中国的稀土供应和关键加工技术,美国高端武器的量产线随时可能瘫痪。特朗普中东签的所谓“千亿大单”水分有多大,他心里门清。F-35产线能不能顺利运转,很大程度上捏在中国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