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缺席G7是美国出手了么 印加矛盾深层博弈!印度总理莫迪确认将缺席6月15日至17日在加拿大举行的G7峰会,这是他自2019年以来首次缺席该会议。这一消息引起了国际外交圈的广泛关注,全球目光聚焦于印加关系背后的深层博弈。
加拿大至今未向莫迪发出正式邀请,而印方明确表示改善关系是参会的前提。一切矛盾源于2023年震惊全球的“尼贾尔事件”。加拿大锡克教分离主义领袖哈迪普·辛格·尼贾尔遇刺后,加方公开指控印度政府策划暗杀,双方随即展开驱逐外交官、暂停签证等外交对抗。尽管加拿大新任外长阿南德近期释放缓和信号,称有意建立更紧密伙伴关系,但印度外交部两次回应尚无相关信息,态度冷淡。印度安全部门评估认为,若莫迪访加,锡克教极端组织可能策划抗议甚至袭击,安全风险极高。
印度试图在西方与俄中之间左右逢源,却两头不讨好。过去六年,莫迪通过频繁出席G7峰会,塑造了“西方民主盟友”的形象,甚至在2024年峰会合影中占据C位。但与此同时,印度坚持从俄罗斯进口低价原油,并扩大军事合作,引发西方不满。这种策略在尼贾尔事件后彻底暴露其脆弱性——当加拿大拒绝邀请时,美国仅表示遗憾,而俄罗斯虽支持印度独立外交,却对其疏远中俄的倾向心存芥蒂。此外,2024年印度人民党大选失利后,莫迪政府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攀升等问题,民众更关注民生而非国际舞台作秀。
印度缺席或削弱G7在发展中国家的号召力。作为非G7成员国,印度近年以“全球南方代表”身份频繁参会,被西方视为对抗中国的“民主牌”。但此次缺席暴露了G7机制的排他性——当印度与加拿大爆发矛盾时,其他成员国选择沉默,所谓联合应对全球挑战沦为空谈。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确认参会,而印度这个战略伙伴却被晾在一边,凸显西方对“全球南方”的实用主义态度。南非、巴西等新兴国家可能重新评估与G7的合作,转而加强金砖机制等多边平台。
莫迪用缺席宣告“平视西方”时代的到来。印度外交部罕见强硬表态,要求加拿大切实解决安全顾虑才会考虑参会。这种不妥协姿态与其近期外交动作一脉相承:2024年缺席上合组织高层对话,却允许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印争议地区,被解读为疏远中俄;同时加速推进“印度制造”计划,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与西方竞争。若印度继续强化与金砖、上合等机制的合作,可能重塑全球地缘格局,迫使G7重新审视其“西方中心主义”模式。
莫迪的缺席表面是印加矛盾的爆发,实则是印度“战略自主”与西方“规则霸权”的碰撞。在全球化变局中,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正在用行动证明没有谁能被随意拿捏。这场缺席或许将成为国际秩序重构的转折点,旧的霸权体系正在松动,新的多极格局正从沉默中崛起。(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