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通牒”能推进特朗普关税谈判吗 各国面临高压抉择。特朗普政府最近给各国划了一条“红线”,要求在6月4日前提交最佳贸易谈判方案。如果不能按时提交或提交的方案不能让白宫满意,那么将面临高额惩罚性措施,即关税大棒。
这一最后通牒的时间点非常微妙,距离7月8日90天关税豁免期结束只剩下五个星期。特朗普曾在4月9日宣布,给予大多数国家90天的互惠关税暂停期,若谈判不成功,关税将如期加征。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流出的一份信函草稿显示,各国方案中必须包括采购美国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及配额计划,以及如何拆除非关税壁垒的具体措施。这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急于敲定贸易协议的心态。尽管之前有消息称多个协议即将达成,但目前只有与英国达成了一个框架性协议。
美国计划在收到各国回复后几天内进行评估,并提出可能的条件调整,包括互惠关税税率。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法律层面也遇到了挑战。上周三,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总统利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加征关税越权。尽管如此,特朗普政府并未放弃,信函草稿中明确表示,即使法院判决不利,也将动用其他法律授权继续推进关税计划。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使全球市场动荡不安。最近股市的反弹也只是在之前的大幅下跌后的暂时喘息。当前,华盛顿正与欧盟、日本、越南和印度等国进行密集谈判,每方都不愿轻易让步。特朗普声称要实现全球贸易的公平公正,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强调“美国优先”。
这种极限施压的做法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来看会扰乱全球供应链,打击市场信心。各国都在盘算这最后通牒是虚张声势还是真要采取行动。欧盟因数字服务税问题与美国关系紧张,日本担心汽车产业受冲击,而越南和印度则依赖出口拉动经济,都对关税壁垒十分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