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停火的核心议题涉及哪些方面?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宣布,俄方代表团已前往伊斯坦布尔,计划于6月2日与乌克兰开启第二轮谈判。这是继5月16日首轮直接对话后的关键接触,国际社会对其能否突破僵局充满期待。
此次谈判的核心议题包括停火条件和领土争议。关于停火机制,双方存在根本性分歧。俄方要求西方书面承诺北约不再东扩、乌克兰保持中立并撤销对俄制裁,并将这些条件与时间安排绑定。乌方则主张先停火后谈判,希望通过停火为战场处于劣势的乌军争取喘息时间,同时为西方军援争取窗口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乌方愿意讨论停火,但前提是俄方先撤军并恢复1991年边界。
在领土争议方面,俄方可能继续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属及乌东四州(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的现状,并将其作为签署和平协议的前提。乌方对此坚决反对,多次强调任何涉及领土让步的协议都将导致政权垮台,且可能引发国内政治动荡。西方国家也支持乌克兰的立场,美国明确反对单方面决定乌克兰事务,欧盟多国重申领土完整原则不容践踏。
尽管核心矛盾难以调和,双方可能在一些领域达成阶段性共识。例如,在战俘交换与平民保护方面,首轮谈判达成的“千人换俘”计划已完成,本轮可能讨论建立更频繁的“全换全”机制。此外,双方可能就平民撤离路线、人道主义走廊的设立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介入达成协议,以缓解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地的人道危机。
在能源与粮食安全方面,俄方可能暂停攻击乌克兰能源网络,要求乌方开放敖德萨港粮食出口通道,并同步解除西方对俄农产品银行的SWIFT禁令。乌克兰则可能要求俄方保证港口不受攻击,并允许国际船队在非军事护航下通行。这一议题与全球能源和粮食市场稳定密切相关,土耳其作为东道主可能推动双方在黑海航行安全上达成谅解。
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也可能成为谈判焦点。俄方可能同意允许乌克兰技术人员返回核电站工作,但坚持俄军继续驻守以确保控制权。双方可能就建立“核安全区”、禁止将核电站作为打击目标等原则性条款达成共识,避免核事故引发全球性灾难。
然而,结构性障碍依然存在。俄方在战场上占据主动,其夏季攻势已逼近顿涅茨克关键城市,而乌军虽获西方F-16战机支援,短期内难以扭转颓势。这种军事优势使俄方在谈判中更趋强硬,坚持将协议内容与战场成果挂钩。乌方则陷入“军事依赖”困境,完全依赖西方援助维持战争,难以做出实质性让步。
西方国家的立场分化加剧了谈判复杂性。美国的态度从“先停火再谈判”转向支持俄方的“先谈判后停火”方案,并暗示可能退出谈判以施压。德国解除对乌武器射程限制,允许乌军打击俄境内目标,此举直接冲击谈判进程,俄方警告称这将引发“根本性冲突”。欧盟内部亦存在分歧,德国、法国主张加强制裁施压,而意大利、波兰等国呼吁直接参与谈判。
本轮谈判可能在战俘交换、粮食出口、核设施安全等领域达成有限协议,但停火机制难以实质落地。即便双方就临时停火达成共识,执行过程中仍可能因违反停火责任认定、缓冲区划定等问题陷入僵局。若俄军夏季攻势成功夺取顿涅茨克关键城市,可能迫使乌方在领土问题上让步,谈判或进入“以土地换和平”的实质性阶段。反之,若乌军凭借西方军援扭转战局,俄方可能转向“持久战”策略,谈判将长期搁置。
俄乌冲突的根源在于北约东扩与俄罗斯战略安全诉求的对立,短期内难以消除。俄方坚持“消除冲突起因”,要求北约书面承诺停止东扩并解除制裁;乌方则将加入北约视为安全保障的终极方案。这种矛盾在西方“以乌制俄”战略下进一步激化,即便达成停火协议,也可能因安全架构设计、制裁解除条件等问题再度破裂。未来,战场态势的变化、西方援助的持续性及第三方调解的力度将成为影响谈判走向的关键因素。(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