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阵风战机配国产导弹能对抗PL15吗 性能存疑引发担忧。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空战中损失了多架“阵风”战机,这些欧洲顶流战机的表现令人失望。为弥补这一缺陷,印度计划在“阵风”上安装国产“阿斯特拉”MK1或MK2导弹。这种导弹项目已经进行了27年,射程有所增加,但基本型已落后于中国的PL-15导弹。
目前,“阿斯特拉”MK1型导弹的射程接近130公里,而MK2型则在200到300公里之间。这意味着它将成为印度最远程的空空导弹。之前引进的“米卡”导弹因80公里的射程不足,在印巴冲突中未能发挥作用。相比之下,中国PL-15E导弹展现出更强的性能,因此印度希望通过加装更远射程的国产导弹来增强其超远程空战能力。
原本伴随“阵风”引进的还有欧洲“流星”导弹,虽然射程达到120公里,但价格昂贵,印度难以大量采购。此外,印度正积极推进“印度制造”,如果未来能够获得该导弹生产线技术,但由于技术和成本问题,印度生产的版本可能无法达到原版的性能和射程。因此,印度决定采用国产“阿斯特拉”导弹与“阵风”战机结合的方式,以提升远程打击能力。
然而,“阿斯特拉”导弹的实际性能仍存在疑问。印度在国产武器装备创新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武器装备,往往表现不佳。若“阿斯特拉”导弹的基本性能缩水且价格上升,将对“阵风”战机的战斗力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法国拒绝向印度开放“阵风”的源代码,这使得导弹能否成功集成成为一大难题。
法国“阵风”战机在印度的表现不佳,已成为全球负面广告。如果再加上印度自身并不被看好的“阿斯特风”导弹,这种组合的效果更加令人怀疑。法国可能会拒绝印度的合作请求,以避免更多尴尬。但如果印度坚持使用性能欠佳的“阿斯特拉”导弹,这不仅会显得固执,还可能进一步暴露其军事技术的短板。面对中国歼-20及其他先进隐身战斗机的发展,这种组合在未来交战中可能会重演之前的失败。(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