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后核电机组退役,但“非核家园”仍面临变数!
退役前四天,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通过法案允许核电机组延寿20年
5月17日,中国台湾地区最后一台核电机组——屏东核三厂2号机正式停机。
自此,台湾自1979年启用核电以来,首次进入“零核电”状态,也意味着台湾民进党当局提出的“非核家园”政策成功落地。
5月17日下午1时起,台湾核三厂2号机逐步降低发电负载,约晚间10时与电网解列,至18日凌晨零时前将反应堆热功率降至零,进入退役状态。这是台湾地区最后一部仍在运转的核能机组,其关闭标志着台湾长达47年的核能发电历史画上句点。
台湾地区核能安全委员会官网数据显示,17日22时许核三厂2号机的发电量已归零。5月19日起,台湾电力公司(下称“台电”)将启动燃料棒卸除作业,先将反应炉内的燃料移至用过燃料贮存池中暂存,随后推进后续的干式贮存以及最终处置场选址等工作。
核三厂退役前,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刚刚通过法律修正案允许核电厂最长延寿20年,昭示着台湾核电命运未来仍存变数。
台湾废核争议
核三厂位于屏东县恒春半岛,建有两台核电机组,总装机190.2万千瓦。其一号机组已于2024年7月退役,二号机组是台湾电网中最后的核电机组。据台电数据,该机组于1985年5月18日开始运转,40年间累积发电约2741.6亿度。台湾《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规定,核电厂的运转执照有效期为40年,期满后必须停止发电。因二号机组运转执照在2025年5月17日届满且未获展延,机组依法必须在当日停止运转。
台湾核能发电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全球石油危机期间。为摆脱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台湾规划并建设了四座核电厂,但只建成了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