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体系化作战方面能力如何!“首战即决战”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现实,这并非基于武断的自信,而是源于解放军体系作战能力的革命性提升。这种能力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压缩着强敌介入的时间窗口。潜在干涉者会发现,留给他们犹豫和部署的时间正在飞快流失,稍一迟疑,战局已定。
过去提及国防,人们想到的是百万雄师、坦克集群的“钢铁洪流”。然而,在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形态日益清晰的今天,战争制胜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信息获取、传递、处理与决策优势成为撬动战场天平的关键杠杆,其权重甚至超越了单纯的火力密度。
解放军的现代化转型正是洞察了这一趋势。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提升平台性能,而是将这些先进平台通过信息这条“金线”串联起来,形成覆盖陆、海、空、天、电、网全维度的作战网络。战场上空有预警机、侦察机、无人机提供情报,太空有卫星导航定位、通信中继,地面有各类雷达传感器,所有信息实时汇聚、智能分发,指挥员如同拥有了“上帝视角”。
这意味着我们的“杀手锏”不再是单一威力巨大的武器,而是整个作战体系本身。它像一个精密运作的“超级大脑”和强健的“神经网络”,能让分散的力量在关键时刻形成合力,实现“1+1远大于2”的效能倍增。这种基于信息优势的体系对抗,使我们敢于谈论“首战即决战”。
具体到战场上,这种体系作战能力就像人体一样,眼睛看到威胁,大脑迅速分析判断,神经系统传递指令,手脚立刻做出反应。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整体效能都会大打折扣。解放军着力打造这样一个反应灵敏、协同高效的“战斗有机体”。现在,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和高度共享的数据链,空军的战机可以为海军的军舰指示目标,陆军的远程火箭炮可以根据特种部队渗透侦察回传的数据实施精确打击,甚至战略支援部队也能为一线作战单元提供关键信息支撑。这种“一网打尽”、“一令贯三军”的畅快是过去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