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名日本官员的话说,日本之前非常希望成为第一个与华盛顿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的国家,但现在这种紧迫感已经转变,重点成为确保日本获得一个好的协议。法国外贸银行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指出,中国通过这纸协议插队成功,且美国并未收获明确利益,这对旁观国家构成双重打击。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近日告诉彭博电视台,与日本和韩国的谈判需要时间。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上周在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表示,由于欧盟缺乏统一立场,美欧谈判可能更为缓慢。熟悉欧盟讨论情况的消息人士认为,美国在谈判中取得的微薄成果以及在90天缓冲期内缺乏明确的最终目标,暴露出特朗普政府持续对华施压意愿的局限性。
欧盟委员会分管经济事务的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贸易格局正变得更加碎片化,迄今达成的协议未完全解决问题。数名欧盟国家官员放风称,欧盟与美国的关税谈判正在取得进展,欧盟寻求达成一项关税降幅大于美英、中美协议的贸易协定。欧盟从上述谈判中学到了一点,那就是不要急于行动。
彭博社认为,中美关税协议也可能向各国表明,特朗普政府无法免受关税造成的国内经济逆风压力的影响。野村控股全球市场研究主管罗伯特·苏巴拉曼表示,美国的经济痛苦更直接、更广泛,这项协议可以被视为特朗普政府承认这一点的表现。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伯特・霍夫曼表示,只有经济实力雄厚且对与美国贸易依赖有限的国家才可能效仿中国的强硬。牛津经济研究院上周表示,加拿大实际上已经暂停了对美国产品的几乎所有关税。但加拿大财长商鹏飞反驳称,政府仍对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美国商品维持25%报复性关税,仅因公共卫生安全原因“临时暂停”部分商品关税。
帕皮奇认为,由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其他国家可能需要运用更具创造性的手段来施加影响。对越南来说,其经济的三分之一依赖与美国的贸易,其缺乏筹码意味着除了口头强硬别无选择。穆迪亚太经济主管凯特琳娜·埃尔表示,若大国决意对抗,服务贸易可能成为新战场。她强调,关键在于施加影响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掌握在谁的手里。(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