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月克什米尔地区发生致命袭击案后,印度政府正加速一项针对巴基斯坦的报复计划:对巴基斯坦农业命脉印度河水系实施战略性“卡喉”。据路透社报道,印度已启动杰纳布河取水能力的重大提升项目,计划将兰比尔运河延长至原先长度的两倍,引水量从每秒40立方米增加到150立方米,接近合法水权范围的极限。这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新德里对伊斯兰堡祭出的“水战筹码”,将深刻改变印巴冲突的战略版图。
兰比尔运河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开始为查谟地区提供灌溉。然而,此次扩建和提速,尤其是在《印度河用水条约》被印度单方面暂停之后,其性质已从“水利工程”转变为“战略对抗工具”。这三条即将被重新调度的河流——印度河、杰赫勒姆河和杰纳布河,在1960年通过世界银行调解签署的水资源分配协议中,明确划归巴方优先使用。如今,印度不再隐藏意图,直接动用“基础设施重塑”之名,掌控水流控制的主动权。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宣战。《印度河用水条约》被誉为全球最稳定的跨境水资源协议之一,即使在印巴战争和军事冲突多次爆发时也未曾被暂停。但这次不同。2024年4月22日克什米尔袭击事件后,印度总理莫迪迅速将责任归咎于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组织,尽管伊斯兰堡否认与事件有关。袭击案发生数天内,莫迪内阁宣布印度将“重新审视水资源管理政策”,随即叫停了与巴基斯坦就水权问题的所有对话。
背后的信号清晰:既然边境停火难以震慑对手,那就掐住他赖以生存的水源。一旦动手对象是河流,影响的将不只是印巴两国政府,还有数千万生活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信德省等农业区的农民和家庭。印度对杰纳布河水量的控制能力若从40立方米/秒提升到150立方米/秒,极可能导致巴基斯坦下游灌溉水量锐减,冲击春耕与秋收。如果未来印度在杰赫勒姆河或印度河本体也采取类似措施,巴基斯坦面临的将不仅是农业减产,更可能是区域性干旱与粮食安全危机。